你不是勤儉持家,而是「有病」...做好「斷舍離」,才是「極致」人生!

「想要幸福,
就需要放下對物質的執念..」
“斷”斷絕接受不需要的東西
“舍”捨棄掉沒用的東西
“離”離開對物質的執念
表面看,斷舍離是種家居整理、收納術,
深層看,是種活在當下的人生境界
去無需、舍無用、不雜念,
做好斷舍離,才是極致的人生...
曾經的我,以為自己很會勤儉持家
買衣服送的備用扣子、
買高跟鞋的備用鞋跟
及網購的各種鏡子、便利貼等贈品,
我都想著也許哪天會用得上,
於是收進了抽屜,
一放就再也沒拿出來過
衣服穿到自己都不喜歡,
也沒到能用上備用扣子;
高跟鞋穿一個夏天,
原裝跟也不會爛;
鏡子等贈品更是來了一波又一波
梳粧檯上各種沒用完
卻又喜新厭舊買回來的瓶瓶罐罐;
自己的眼鏡已經換成了400度,
但275度的眼鏡還在書房的櫃子上;
再翻到書櫃最上層的盒子,
戀愛時期的所謂各種紀念品,
有的竟然只是火車票..
買了新的東西,
舊的又沒有及時處理,
家裡東西越來越多,
心情也越來越壓抑..
曾經我也一度認為是不夠地方收納,
於是買了一個又一個收納包,
煞費苦心地花了大把時間分門別類地整理
我一直以為家裡東西多又雜亂
僅僅是因為沒有整理好
直到後來我後來知道了一種病叫“囤積症”
才瞬間覺得自己
原來不是勤儉持家,而是—有病
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一書裡說:
“不用的東西充滿了咒語般束縛的能量”
“這些在居住環境裡放了好幾個月,
甚至放了好幾年的東西,
只不過因為不是生鮮食品所以才沒有爛掉
但如果從機能上來說,
它們早已經腐爛了
置身於這樣的環境中,
就幾乎等於是住在一個垃圾暫放室...”
住在一個充滿了咒語般束縛能量的垃圾暫放室,
人怎麼會感覺心情舒暢呢?
可是,為什麼要把這些“垃圾”扔掉這麼困難呢?
山下英子認為扔不掉東西的人,可以分為三種
一是逃避現實型
沒時間待在家裡,也沒辦法收拾屋子
找各種各樣的事讓自己忙碌起來
反正家裡亂七八糟也更加不想待在家裡了
二是執著過去型
過去的東西非收著留著當寶貝,
留戀過去的幸福時光
三是擔憂未來型
囤的東西主要為將來不知何時會發生的事情著想
才發現曾經的自己,既執著於回不去的過去,
又焦慮於不可知的未來,
總之就是成功地讓自己沒有全心全意地活在當下
有“病”就得治。
“扔”是清理的意思,
但絕不意味著必須浪費
不光家裡雜亂的東西少了很多,
心裡也舒暢多了..
一般的囤積行為
不是什麼嚴重的心理疾病,
但多少都表現出
這個人過於焦慮未來,或迷戀過去,
長此以往,對人的身心健康肯定會有影響的
俗話說:有舍才有得
什麼都想得到的人,最終什麼都得不到
清理家裡用不上的東西,
換回一個舒適整潔的居家環境,
讓每次回到家的感覺更美好
清理掉一些無用的社交,
讓每段關係都脈絡分明,再好好維護,
讓情感世界更堅定更有溫度
清理掉一些心頭雜念,
讓自己輕裝上陣地面對生活,
每天保持身心愉悅,過好當下的每分每秒
畢竟,過去回不去,將來還未來,
只有當下,才是我們能把握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