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為何總是「輸」? 放下衝突,你就贏了!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們常常見到兩個人因某件小事爭得面紅耳赤,鬧得不可開交,甚至大打出手。
這種無謂的衝突,既不會給自己帶來絲毫的利益,又無益於工作和事業,還會讓自己情緒失控,做出不理智的事情。
有一個小和尚到河邊挑水,忽然有一個人走上前問他:“小和尚,你知道一年有幾季嗎?”小和尚眨了眨大眼睛,心想:原來是這麼簡單的問題!於是回答說:“四季!”
“不對,是三季!”那個人立即否定了小和尚的答案。小和尚也不甘示弱,說:“誰都知道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每個季節三個月。你說是三季,那又是哪三季呢?”
“三季是早季、中季、晚季,並非每季有四個月。”那人非常肯定的說。
“四季!”
“三季!”
小和尚和那個人誰也不讓誰,爭得臉紅脖子粗。後來小和尚提議去問自己的師父,讓師父做個評斷。小和尚向師父說明原委之後,自信滿滿的等待師父最後的結論,然而師父卻笑著對小和尚說:“是你錯了,一年有三季!
”小和尚聽後目瞪口呆,用懷疑的目光盯著師父。那人見狀,哈哈大笑起來,並嘲笑小和尚說:“你看,是你錯了吧!”說完,便轉身離去。
事後小和尚追問師父:“一年明明只有四季,您為什麼要說是三季呢?”師父摸摸小和尚的頭說:“他問這麼簡單的問題,說明他是一個不簡單的人!你看他當時的樣子,如果我說四季的話,他會那麼得意的離開嗎?而且我這樣說,你也沒有損失什麼啊!”
雖然師父的解釋很有道理,但小和尚還是憤憤不平,於是準備收拾包袱離開寺廟。師父知道後並沒有勸阻,而是說:“去吧,去吧,等你想通了,自然就會回來的。善哉,善哉......”
幾天后,小和尚在鬧市中看到兩個人在打架,其中一個就是前幾天那個問他一年有幾季的人,看樣子他傷的不輕,鮮血直流。小和尚向周圍人打聽後得知,原來二人因為一年有幾季的問題爭吵不休,最後打了起來。
小和尚默默的離開,決定回寺院繼續修行。他一邊走,一邊想:還是師父高明,不然那天或許自己也與那個人打起來了。而跟這種人較量,就算拳腳上佔了上風,自己最後還是輸的。
爭論是完全情緒化的,非理性的。一旦爭論發生,即便你說的頭頭是道,對方也不會接受。便隨著爭吵,接下來必定是叫嚷、威脅、羞辱、奚落,將雙方觀點上的衝突轉而升級為維護自尊的衝突,這正是爭論的最大弊端。
如此一來,無論誰輸誰贏,雙方都會受到傷害。真理往往需要時間和事實證明,你並不是傳教者,也不是解惑者,你完全沒有必要開導世人尊崇你的個人觀點,而且你的觀點也可能存在偏頗。
做人要學會得過且過,學會裝糊塗,錙銖必較未必是好事。總之,不要與人發生無畏的衝突,即使你贏了也算輸。
真正的智者,不會讓無謂的鬥爭傷害到自己,懂得這一點的人才能遠離生氣的情緒,讓自己真正享受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