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生活

心機無罪,成功有理,傳授操控人心的五大技巧!

懂得心理學的各位大大,操控這樣小小的行為,應該無傷大雅,心機無罪,成功有理,但是千萬別拿來害人呀!

這裡有幾個例子,看懂了,就能稍微掌握局面囉!

★出國很容易吵架,原因何在?

就算是情投意合的朋友或情人,也很容易在外出旅行時吵架,或因為不習慣的行走與交通感到疲累;

由於人們容易在與對方長時間的相處中出現任性的態度,旅行時常會更輕易地看見對方的缺點。

就算沒有摩擦到吵架的地步,也常常會在外出旅行結束,各自回家之後,才終於感到鬆了一口氣——應該不少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吧?

連關係親密的人都這樣了,倘若是第一次見面或工作上的交際,那不就更花費心思了嗎?

與人交際,為什麼會這麼累呢?

原因之一,就是每個人覺得舒服的親密距離,都有些微的不同。

就算並非出自刻意,人也會在無意識之間調節自己和對方之間的親密度等級。

然而,要找到並維持適切的「距離」,得花費相當大能量,光是保持好最佳距離,就夠讓人精神疲勞了。

概略來說,對人際距離的斟酌有下列兩種類型:一種是想要和對方變得更親密;另一種則是希望盡量與對方保持距離。

心理學將前者容易感受到的不安稱為:「怕被捨棄的不安」;而後者容易感受到的不安則稱作:「怕被吞噬的不安」。

會感受到「怕被捨棄的不安」的人,能透過與人交際獲得充實感、喜歡和別人在一起,是容易與初次見面的人熟稔起來,具有親和力的類型。

另一方面,感覺到「怕被吞噬的不安」的人,則是認為自己的世界很重要。

要與對方保持一定的距離,才比較能夠放鬆,如果距離太近,就會有隱私受到侵害的感覺。

為了減輕與人交際的疲累,要理解彼此的距離感,並調整、保持適度的距離。

★讓人「先拒絕再同意」的操控術

熱心與教育的母親對孩子說:「今天就練習算數兩小時吧。」孩子聽了猛搖頭:「欸~好煩喔!」

這個時候,媽媽突然改口道:「好吧,那一個小時就好了。」

孩子稍微停頓了一下後,便回答:「嗯,好。」

這是在面對中學考試的家庭中極可能出現的光景,其實在這段親子對話中,用上了一種說服法——在先說出過大的要求讓對方拒絕自己之後,就比較容易使對方接受下一個要求,這是利用對方良心不安和同情心的說服技巧。

在美國曾做過下面這個實驗,實驗者會請路人捐血,這時如果劈頭就拜託道:「不好意思,能不能麻煩您捐血?」

對方答應捐血的機率是16.7%,大約每六人中只有一人答應。

實驗者接著改為拜託路人說:「請您在今後兩年內,每兩個月捐血一次。」

結果所有人都拒絕了,然而當實驗者緊接著問:「那可以麻煩您現在捐血一次嗎?」

之後,就會得到每兩人當中有一個人願意捐血的結果。

拒絕捐血這類的社會貢獻行為,多半都會讓人有些良心不安,在這個時機提出程度較低的要求,會使對方覺得:「如果是這種程度的要求,就答應對方吧。」因此變得比較容易答應。

另外,如果對方讓步,自己也非得讓步不可的感覺也會湊效。

這在心理學上稱為「互惠讓步」(Reciprocal Concession),只要一方讓步,另一方也跟進,就會比較容易妥協了。

因此,在商場上進行金錢交涉時,有一開始先提出對方不可能接受之要求的技巧。

這麼一來,就能讓對方先拒絕一次,只要第二次提出接近妥當限度內的要求,對方乖乖妥協的可能性就會出乎意料地高。

是不是多學到一招呢?

而影片裏面的五招,也相當的受用啊!

快點進去看看吧!
 

Reference: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