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沒辦法用一樣的自己,改變未來!

明明知道應該要改變,可是卻非常抗拒的人,可以怎麼調整心態,讓改變的發生機率上升。
你可以重新定義「改變」
過去有一段時間我非常喜歡看一些心理勵志、個人成長的文章,這類文章裏面又會有一類比較鼓勵大家要找到自己、扮演自己、呈現真實的自己,我覺得這樣的論述本身沒有問題,可是問題在於,有時候這種論述會讓人過路延伸了自己的範圍,延伸到:把任何微小的改變,都理解成了「不是做自己」或「不是真實的我」。
具體的方法:用「探索」取代「改變」
如果今天你是一顆蘋果,我希望你「變」成一顆蘋果樹,以及我希望你「長」成一顆蘋果樹,在心理上其實是有小小的感受差別的,前者會給人帶來一種:必須立即、一次達成、沒有犯錯空間的感受,而後者反而是給人一種:一次調整一點點、拉長時間、逐步犯錯修正並成長的過程。
改變與探索這兩個詞彙,就有點這樣的感覺。
當我們把時間的維度拉得很長,拉到你人生結束前的那個點往回看,你會發現根本沒有改變這件事,人生就只是一連串的微小的嘗試未知行為所串連起來的 ,當事情變成探索,心態就不同了。
改變,會讓人覺得關乎「成敗」,有可能投入了心力卻沒有達成,有失敗的風險,而會感到害怕、恐懼、焦慮、擔憂…,所以講改變,後面就還要講怎麼克服恐懼、懶惰,怎麼調適心態,這就會把嘗試未知的行為,變成一個很大、很複雜的題目。
可是如果是把嘗試未知行為定義成探索呢?
探索沒有成敗問題,因為不管你做了什麼,你一定都更加認識了自己,突然間你所做的一切都沒有對錯了,只要你「去做」,就都是有用的,心態也一下子輕鬆不少,比較能用玩樂的心態去看待未知,反正只是在玩,哪有什麼好壞成敗,反正只是嘗試看看,不行再退回來就好,不管怎樣也都是更加開闊了視野。
有一句很棒的話是這麼說的:人無法用相同的自己,得到不同的未來 。
如果,你也是長期被「改變」一詞壓得喘不過氣,明明想要過上不同的人生,也想到一些可行的方案,卻始終沒有勇氣踏出第一步,那麼其實可以像是影片中的女主角一樣,無論是用探索的方式,還是訂定一個目標,在心理上轉換心態,或許就可以消除一大部分的複雜情緒,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往自己的目標邁上一大步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