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男女,相處中最忌諱的就是它

應該很多人有這樣的經驗,愛情中比較誰付出多,誰犧牲多,可是這些不都是心甘情願嗎?
愛情不是付出的越多,就能得到相應的回報
很多人會覺得自己為對方付出更多的心血,奉獻更多的自我,就能得到對方更多的愛。
其實在感情中,如果一方為了愛情,過多犧牲自我,剛開始對方或許還會感動,時間長了就會習以為常,甚至會更加的挑剔自私。
在一段感情裏,如果總是一個人單方面付出,真的算不得愛情。
他若是不愛你,你付出再多也沒用,感動不了對方只會傷了自己。
好的愛情讓人心生希望,而在感情裏總是單方面付出,不管能堅持多久,最終都不會長久。
感情也不是付出的越多,就能得到的越多。
看似是自我犧牲,其實是另一種索取
我有一個表妹,在大學時談了一個外省的男朋友。
大學畢業之後,父母花錢托關系,為她在當地找了一份不錯的工作。
誰知表妹幹了不到半年,就決定為了男友,去到他的家鄉發展,為此還和父母大吵了一架,說了許多狠話。
之後,她和我通過幾次電話,話語中總是透露著不滿,說在那邊吃的不習慣,而且也聽不懂那邊的方言,她男朋友,整天就知道忙,一點也不體諒她的不易,甚至有次吵架還說她特別做作。
兩人的戀情發展的也不順利,男友的父母並不喜歡表妹,男友也遲遲沒有帶表妹回家見父母。
因為這事兒,兩人大吵了好幾次,每次吵架,表妹就在男友面前哭訴:“我為你放棄了那麽好的工作,為你離開家鄉離開父母,為你放棄了那麽多,你怎麽能這麽對我,你還有沒有良心?”
最初,她男友聽到這樣的話,還要些許愧疚,處處忍讓,漸漸地,則是能躲則躲,經常以工作忙為借口不見人影。
直到一次激烈的爭吵之後,男友說她現在變成了一個怨婦,和她呆在一起的每一分鐘都倍感壓力,稍有不順心,表妹就拿出那套言辭,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指責他,他實在是受不了,快要崩潰了。
結果,可想而知,他們最終還是分手了。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感情中的付出者會有一種偉大感,他們會覺得更有權利向別人索取點什麽。心理不平衡的付出者,為了討要公平,會慢慢變成索取者。”
表妹自認為她為男友付出了那麽多,他應該更加疼惜她才是,所有的事情都以這種想法為出發點,生活中不公平的情緒就會越積越多,滿滿的負能量。
最初對方或許還有愧疚,還能體諒,時間長了,總會忍不住的逃離。
有些時候的一些自我犧牲,只是打著愛的旗號的索取,是一種隱形的要求,要求物質或情感的等價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