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生活

愛是尊重,不是綁架!愛是平等,沒有偏差!不管你是誰,都沒有權力剝奪他人幸福的權利!

不論膚色、性向、性別、信仰,所有人都應該有愛別人、保護自己權利
每個人有權利選自己想過的生活,別人選擇怎樣的生活,和我無關,反之亦然。
但人類過去卻因為歧視與仇恨爭鬥不斷,只因理念不同就迫害、攻擊他人的案例層出不窮,即使進入到號稱文明、崇尚自由平等的當代社會,一樣的事情依然在我們的生活周遭上演......

著名主持人蔡康永,在《奇葩說》中再談出櫃,不禁潸然淚下,幾度哽咽。
他說:「站在孤單的立場,我希望很多人陪我,不要每一次提到(出櫃)這個題目的時候,他們只能亮出我一個人。我唯一能夠做到的事,就是向爸爸媽媽證明我們不是妖怪,我們可以很好地活在世界上。

現在的時代裡,「同性戀」這個詞依然不被看好,尤其有些做了父母的人,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戀。
就會像蔡康永一樣,孤單,恐懼,糾結,感覺像是被整個世界拋棄了,孤立無援。
電影《為巴比祈禱》,母親無法理解自己的兒子,導致兒子自殺的悲劇......
但,卻有這樣一位年輕的父親,迫切的希望自己的女兒是同性戀,原因讓無數人看完都陷入沉默...

女兒睡了,我貪婪地看著小小的她。老公躡手躡腳湊過來,感嘆怎麼這麼漂亮。
我一邊注視女兒,一邊隨口問:「欸,想你女兒嫁什麼人?」
老公沉默了一下,平靜地說:「希望她是同性戀。」
我猛轉頭:「同性戀?!確定?」
「為什麼?」
「因為我覺得,同性戀比異性戀更能讓她幸福。」
女同更幸福?對於我以往的認知,被這塊巨石砸得支離破碎。
此後一連幾天,我都在想他的話,越想越覺得,他的話又有理,又無奈。
 

相比女人,男人更多情,而受傷的往往是女人。

電影《有希望的男人》,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男主盧德福認為,不忠和出軌才是婚姻幸福的基石。 「完美的出軌可以拯救婚姻家庭。」
可以靠著不斷出軌,尋找新鮮刺激,才能對抗平淡的婚姻生活,阻止對妻子產生厭倦。
他說:「男人出軌後的愧疚,是維繫長治久安婚姻的保證。」
也只有出軌,太太才會處於緊張狀態,為趕走小三不斷作戰,對他足夠關注。如此,婚姻的新鮮感方可永續。

秉著此理念,盧德福不停出軌,年逾60,已與100多位情人發生關係。
不僅如此,他擔心女兒婚姻不幸,開始教唆女婿出軌,並為他介紹情人。
不過可笑的是,盧德福妻子也有一位情人,女兒也有。只是他的妻女分別只有一個出軌對象。
此影片完美詮釋了「出軌是本能,忠誠是選擇。」

你可能以為,這只是電影。但從電影來到現實,你會發現,出軌人數比我們想像的要多得多。
騰訊曾對68119人做過調查,發現60.2%的男人和38.1%的女人曾出過軌。
人民大學教授潘綏銘公開了自己從2000年開始,每5年一次進行的全國范圍隨機抽樣調查。
結果顯示,丈夫們的出軌數是妻子們的3倍。而男性出軌,對女性的殺傷力是驚人的

張愛玲面對胡蘭成屢次出軌,曾寫分手信給他,說自己已不愛,並附上30萬稿費。
但那句「我將只是萎謝了」,足道出傷痛至深。

演員陳怡婷,不堪男友出軌,選擇從12樓的出租房一躍而下,陳怡婷死前傳短信指責陳俊生「我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來告訴你錯得多離譜,多傷人」。
男人出軌,歷來成本低,易被寬容,道德和法律於他們無用。
一句「我只是犯了所有男人都會犯的錯」,便可輕鬆開脫,只剩女人獨咽苦果。
這種境況下,選擇女同,大家出軌的道德成本一樣,代價一樣,機會一樣,不被背叛的可能性更大。

做同性戀,會更完美

「我國中年夫妻中,可能有一半都處於無性婚姻狀態。」
比如蔡琴,10年恪守楊德昌提出的無性婚姻,兢兢業業輔助老公拼事業,助他成名,默默忍受無性折磨。
待楊德昌名氣變大,緋聞漸多,面對媒體卻自爆,與蔡琴十年婚姻,一片空白。
當人們猜測楊德昌是否無能時,他年輕漂亮的情人卻出現,並帶著兩個兒子。

原來,十年無性婚姻,只有蔡琴在堅守。而被長期壓抑的欲望,讓蔡琴精神抑鬱,並患上乳腺癌。
不願與人接觸,甚至一度想走上絕路。
演唱會上,蔡琴幾度哽咽。並親自宣佈:「我蔡琴再也不會嫁人了!」
孔夫子曾說,食色,性也。無性,違背了人性。其痛苦,無異於一個饑餓的人,面對一桌美食,拼命忍住不吃。 這樣的痛苦,沒人願承受。

實驗中,有一對黑人夫妻。結婚兩年,育有兩孩。丈夫是財務顧問,妻子是全職主婦。
他們的生活,是無休止的爭吵。丈夫大男子主義,家庭生活中充當甩手掌櫃,並不停指責妻子,做不好家務。並且太過邋遢。
沒人希望,自己的女兒陷入「喪偶式育兒」困境。可這早已是社會常態。
一個母親,在家庭中,遭受指責,在外界,也通常受到各種壓力。
「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女人要事業和家庭兼顧」,「帶孩子和賺錢兩不誤」。
一直覺得,對於一個母親,這般的引導,是最大的惡。

演員蒂娜·菲在《天后外傳》中寫道:對於一個女人來說,最粗魯的問題是什麼?
是「你今年多大了」,還是「你體重多少」?都不是。
最爛的問題是:你是如何兼顧所有事情的?
完美主義,是母親的大敵。

可是,所有人都在這樣提要求,包括女人自己,同樣在妄想兼顧所有。 產後抑鬱,由此而來。
男女平等的口號,我們一直在喊。歷經多年,似乎看到一點成效。
「可畢竟太漫長呵!」老公曾歎氣。

愛是尊重,我們是我們,他是他,他有自己的人生,也會有自己的婚姻觀,他選擇什麼人,由他自己支配。
愛是與生俱來的能力,更是每個人具有的溫度與權利!
你愛誰,沒有人可以阻止,更沒有人可以剝奪你追求幸福的權利。
每個人都擁有愛與被愛的能力與權利,希望大家用不同角度去思考,別人的生活到底乾你屁事?
而父母,只能做孩子堅實的後盾,用永不辜負的愛,告訴她:無論你成為什麼人,選擇什麼人,我們都愛你!

《為巴比祈禱》感人片段▼

Reference: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