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親子

父母爭吵對孩子到底有怎樣的心理影響?3個我不忍告訴你的結果!!!

文 / 諾媽

孩子的成長教育之路,也是夫妻倆磨合成長之路,再好的夫妻,也會在教育孩子問題時有分歧,輕則言語爭執,重者大打出手。孩子或不知所措,或驚慌恐懼,造成心理影響。

“夫妻教育孩子意見不合,丈夫將妻子摔出店外”,去年一對在上海經商的年輕父母,因為妻子教訓兒子,導致夫妻倆發生口角,繼而演變成丈夫對妻子的毆打,最後丈夫一把抓住妻子頭髮將其摔出店外,導致妻子鎖骨骨折,以報警收場,甚至受到了法律的懲治。

新聞報道出來後,有人震驚,覺得不可思議,有人感同身受,因為也正煎熬著在孩子教育問題上,由於夫妻倆時常意見不合而帶來的煩惱、困惑和痛苦。

我記得自己還沒有結婚的時候,有一次去堂姐家吃飯,當時還有另一位客人朋友。那時候,小外甥才兩歲左右吧,吃飯特別慢,一口飯含在嘴裡不動,可以咀嚼半天,甚至吃出飯渣來。大夥兒吃好飯,早已是各顧各,或窩在沙發看電視,或坐在茶桌前聊天,只有表姐還耐心地陪在小外甥身邊,邊哄邊勸他吃飯。

一頓飯吃到午後一點,堂哥坐不住過來檢視,他想點撥外甥吃飯的正確方法,話還沒講出口兩句,就被堂姐一棒打悶:“別睬你爸爸,來,張口,媽媽再餵你!”堂哥坐在一邊,一聲不吭,我看到他臉色越來越不對,堂姐毫無察覺,仍舊低頭顧著兒子。

終於,堂哥發火了,這時輪到堂姐發懵了,她估計都想不出堂哥會因為這麼小的事兒發大火。

“我忍你多少次了,每一次我想教育孩子的時候,你總是以打壓我的威信作為你在孩子面前樹立自己的威信的基礎!一次兩次我忍著沒說,你卻變成了習慣,你知不知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作為父母是需要相互尊重的……”

堂哥輕易不發火,他的憤懣之情估計沉澱已久,所以都忍不住當著我們外人面前發洩了。還好,這時的堂姐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她沒有因為顧著面子與堂哥正面起衝突,立馬虛了心,連連承認是自己不對,並笑著低聲保證下次不這麼打擊哥哥了,以輕鬆的方式化解堂哥的情緒。

堂哥估計是真氣急了,忍不住就孩子吃飯的問題多說了幾句:“兩歲的孩子了,應該有自己的吃飯能力,你一直喂他,讓他感覺吃飯不是自己的事,所以根本不會上心,邊吃邊玩。”緊接著,堂哥把矛頭指向兒子,“元元,這飯還要不要吃?吃飽了就下來玩,沒吃飽,自己拿起調羹吃!”

剛剛看到爸爸發火,因為有媽媽的維護,小外甥也沒當回事,這次發現媽媽不說話了,爸爸正發飆,於是他也緊張了,點點頭,自己抓過調羹舀飯。我明顯感覺一口飯在他嘴裡的速度加快了不少。

小到穿衣吃飯,大到考試求學,每一對夫妻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會經歷意見不合。雖然事後都能意識到應該統一戰線,哪怕另一方教育不當,也應該閉嘴等待,待夫妻倆人相處的時候再做溝通。但在生活實際中,我們的情緒卻總是很容易被另一方點燃,繼而爆發爭執。像上海經商小夫妻這般大打出手或許是個別例子,但像我的堂姐這般在無意識中,卻是居多。

那麼,作為當局者的孩子,當他在經歷父母因為自己而意見不一而爭執不休時,他又會有怎樣的心理?又會對孩子有怎樣的影響?

一、父母失去威信。

父親的意見向左,母親的意見向右,孩子到底該聽誰?他會覺得無所適從,不知道到底該聽誰。長期處在這樣的境況下,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雙方雙雙失去在孩子面前的威信。

二、孩子變身“牆頭草”。

年齡越小的孩子,受到的危害越大。孩子正處在瞭解世界,認知世界的年齡階段,對他來說,父母是他啟蒙路上最貼心的領路人。但兩個領路人兩種不同ui的教育方式,還沒有是非辨別能力的孩子他無法分辨清楚,在父母爭執中他會覺得困惑,很容易讓孩子的性格養成左右擺動的“牆頭草”。日後,不管誰有理,他更願意選擇對自己有利的一方傾斜。

三、孩子有心理陰影。

夫妻爭執,在所難免。大打出手,更是不應該。孩子與父母的心理是緊密相連的,他們能敏銳察覺父母的情緒,連嬰兒時期的孩子,都會對父母間的爭執有哭或激動等的負面反應。當孩子漸漸成長,父母雙方爭吵,一定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讓他焦慮、不安,甚至會試圖介入化解衝突。

“都是我不好,爸爸媽媽才會吵架!”一旦在孩子心中形成這樣的思維邏輯,會對孩子未來產生深遠而重大的影響,缺乏信任感、安全感,心智不成熟時期甚至想過以自殺結束。孩子長大後對親密關係的建立感到恐懼、消極悲觀,甚至看待人和事的視角變得扭曲,性格變得偏激。

參天大樹的成長離不開沃土,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同樣離不開他養育他的家庭,夫妻同心,遇事商議,給孩子營造一個和諧融洽的家庭氛圍,遠比花錢花精力給孩子報各種培訓學習來得更強!

(有趣、有料;有深度、有溫度的育兒號。歡迎訂閱頭條號“諾媽家有男寶”,也歡迎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諾媽家有男寶”)

Reference:親子天地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