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以後,寶寶這五個壞習慣再煩也要慣著!!
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葡萄!今天要來說說關於「一歲以後,寶寶這五個壞習慣再煩也要慣著!」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1、當媽的第一年,總以為孩子再大點就好帶了。然而,終於迎來孩子成長的第二年時,你卻發現苦日子才剛剛開始!
2、這時的孩子,雖然體格上還是一個小不點,但渾身上下卻有無窮的力量來“折騰”親媽:用手抓飯、扔東西、撕東西……真有幾分天不管地不收的“熊孩子”的架勢!讓你不得不感嘆,孩子身上這麼多“壞習慣”,這以後可如何是好啊?
3、實際上,這些怎麼都制止不了的“壞習慣”,並不像我們所想的那樣壞,而是成長的自然表現,過分管束反而不妙。相比“用力”管束,還不如不管來的有效果,因為,隨著寶寶的不斷成長,父母很快會發現寶寶的這些“缺點”會孕育出好的行為!
寶寶滿週歲之後,就開始變得活潑,說難聽點就是犯嫌。此時寶寶吃飯時喜歡用手抓飯、到處亂爬、啃咬手指等等,這些習慣在大人眼裡都是壞習慣,但是怎麼喝止都沒用。其實這些都是寶寶成長必經之路,所以可以放手隨他去做。
壞習慣一:吃手指或撿到東西就丟嘴裡
當出現這類情況時,就表示寶寶正處在口腔敏感期,此時他們會通過嘴巴去感知世界。此時媽媽們不要想辦法去制止,而是配合支援。
媽媽應該怎麼做?
幫寶寶修剪指甲,洗乾淨小手,確保寶寶的手部衛生。如果寶寶總是隨手拿東西丟嘴裡,不妨換上一些乾淨的物品給他咬,千萬不要用手套或者衣袖遮住小手,不給寶寶“吃”。
壞習慣二:亂扔東西家裡亂糟糟
扔東西可以當做一個嬰兒遊戲,事實上扔東西這個動作能強化寶寶對於事物和環境的認知,還能鍛鍊他的身體協調能力,為將來認知發展打下基礎。
媽媽應該怎麼做?
所以不要煩惱扔東西把家裡弄亂,而是把這當成一種親子游戲,可以在家中專門準備個扔東西區域,不僅鍛鍊了寶寶,還滿足他的情感需求。而父母這種積極應對方法,也能讓寶寶有自信和滿足感。
(source: toutiao)
壞習慣三:不用勺子筷子用手抓飯
等到寶寶大一些,你會發現在喂東西的時候,他會直接用手去抓食物,而且不管什麼都丟進嘴裡,有的寶寶還會搶碗勺。事實上這是寶寶自我意識的第一敏感期,如果寶寶出現此類情況,就表示寶寶很健康。而且寶寶自己用手或者勺子往嘴裡送吃的,也是他們初次自我定位和空間延展的重合敏感期。
媽媽應該怎麼做?
所以此時可以給寶寶準備個BABY椅,多給他幾個勺子和碗,食物也可以少盛一些,之後就可以給他繫個小圍裙讓他自己抓著吃。
(source: toutiao)
壞習慣四:寶寶愛撕紙拿啥撕啥
撕紙能鍛鍊孩子手部的精細動作。孩子還會驚訝地發現,只要他的兩隻手往不同的方向用力,紙張就能被撕開,實在太神奇了。
此外心理學家認為,手是孩子的第二個大腦,他的手在運動時,大腦同時也在思考。如果媽媽總是阻止孩子的這種行為,實際上就是阻止了孩子的思考。
媽媽應該怎麼做?
給孩子一些可以撕的紙,如干淨的手帕紙、粗糙度不一樣的紙張,滿足孩子撕紙的慾望。也可以引導孩子發揮想象力,撕出不同形狀。
注意避免給報紙之類的含有油墨印刷的紙張,因為這類紙張通常含有不少的鉛,對健康不利。另外邊緣太鋒利的紙不能給孩子玩,同時注意看好孩子,以免發生誤吞。
壞習慣五:喜歡亂拆東西,卻不負責組裝
兩歲左右,孩子還會發展出一項“新技能”,那就是喜歡把自己的玩具、家裡的遙控器等物品拆開,看看裡面到底有什麼。不過悲劇的是,他們卻不會負責把物品給組裝起來。
愛拆東西的孩子,通常好奇心很強、行動力也很強,此外這類孩子一般做事也比較有耐心,注意力也更集中,而且因為拼裝玩具需要腦、手、眼配合,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協調能力也能大大地提高。
媽媽應該怎麼做?
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可以拼裝、拆卸的玩具,如可拼裝小汽車、積木、插塑等,滿足他們的“破壞慾”。
如果孩子拆了某件玩具,還可以引導孩子一起組裝,和孩子分工合作。這對他的觀察力、認知能力以及探索興趣等都非常有益。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葡萄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育兒教養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一歲以後,寶寶這五個壞習慣再煩也要慣著!」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