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親子

幼兒吃飯訓練!爸爸媽媽趕快試試看!

吃貨:指對食品情有獨鍾,看到美食就有很大食欲的人。

把寶貝培養成“吃貨”,是很多家長的“夢想”。可是從小區里追著娃娃喂飯的家長比例來看,這絕非易事。

有寶媽總結,“喂娃吃飯、哄娃睡覺、帶娃看病簡直就是帶娃三大噩夢和出生後就有吮吸反射一樣,孩子吃飯本應是天性使然,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孩子挑食、厭食、不愛吃飯呢?

過錯,多是家長在不知不覺中犯下的。

這些喂飯的錯,你可能也犯過

1.不好好吃,追著喂

“看他瘦得像猴一樣,不好好吃飯,不追著喂能怎麼辦?”

“反正讓他吃進去再說,從小就這麼養,知道邊吃邊跑不好,可是沒辦法啊!”

這種追著喂飯的現象不僅發生在身材瘦小的寶寶身上,畢竟在家長眼里,需要減肥的寶寶真心沒幾個。

其實,別說是讓一個沒有饑餓感的寶寶安心坐下吃飯,就算是大人,也有很多“到了飯點兒,卻吃不下飯”的情況:就餐間隔時間太短,上一餐吃太多,消化不良……一邊是沒有需求,一邊是萬般緊張,結果隻會是讓追著喂飯成為永恒。

2.分散精力,哄著喂

“孩子好不容易安靜一會兒,而且喂一口吃一口,就讓他看會兒電視吧。”

“追著喂怕他肚子疼,有個玩具吸引他,能好好吃飯,怎麼就不對了?”

看似“寶寶多吃飯,媽媽少操心”的畫面,卻因為寶寶停留在屏幕上的眼睛和玩具上的手顯得很不和諧。

影響消化不說,一旦電視或者玩具失去“吸引力”,娃還是會立馬離開飯桌。所以,ta吃的並不是飯,而是動畫片和變形金剛。沒有讓寶寶的注意力放在食物本身,是沒辦法培養出吃貨寶寶的。

3.能吃是福,塞著喂

“管他吃什麼呢,反正能吃就行。”

“你看寶寶又高又胖的,嘴也不閑著,哪裏比別人差了?”

對很多家長而言,寶寶能吃,很多還是“高級”的進口食品,有什麼問題?於是吃飯沒點兒,各路零食、垃圾食品齊上陣,食物擺滿寶寶整個生活空間……

零食吃得不少,正餐不好好吃;薯條吃得不少,米飯蔬菜不好好吃;身高體重超標,身體素質卻不好……被零食、小吃包圍的寶寶,享受著高鹽、高糖、高油食物,逐漸變成“重口味”,怎麼還會愛上略顯清淡的蔬菜水果、米飯饅頭呢?

4.手段強硬,吼著喂

“好好吃飯,不許站起來!”

“就沒見過你這麼難帶的孩子。”

被喂飯折磨得毫無耐心的家長也免不了犯脾氣,各種“優待政策”用盡卻依然沒拴住孩子的胃,隻好出動暴力約束,看似奏效的同時,卻讓吃飯變成了不愉快的過程

吃貨,最起碼應以“吃”為樂,而家長卻硬生生把它變成了“上刑”,而且,久而久之,見慣了“獅子吼”的寶寶就不拿父母的威嚴當回事兒了。

做好這些,娃離吃貨並不遠

1.別怕餓著ta

俗話說,帶娃要“七分飽,三分寒”,這樣不被捂出火、吃出火的寶寶才不容易生病。能體會到饑餓感,才能享受到食物帶來的滿足。

饑餓是推動生物進食行為的本能,所以別怕餓著寶寶。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家長不拿零食、水果當食物,認為寶寶不吃飯,吃點兒零食沒關係。吃東西能充饑,最基本的生物規律相信不用月小咖解釋。那寶寶是不能吃水果了嗎?不是。餐餐之間最好間隔2小時以上,控製好水果的量,是不會影響寶寶吃飯的。

2.別怕弄髒ta

寶寶最初接觸食物的時候,會用小手去抓,還會吃得哪兒都是,很多家長怕麻煩,阻止了孩子想要自己進食的行為。其實,培養吃貨要讓ta全方位感受食物,只要別燙著或者傷到孩子,在烹調之前之後都可以給ta接觸食物的機會。

寶寶專注地用手抓飯、用勺子盛飯、用筷子捅飯的過程,也是ta專注在食物和進食這件事的過程。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尤其是在寶寶小,並不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階段,要適當“放任”ta玩食物的行為,稍大一些再慢慢引導。

3.足夠吸引ta

你花多少心思在“吃”上,寶寶的食欲就有多少提升。

中餐花樣種類繁多,烹調方法也五花八門,一頓日日重複、連大人都難以下咽的餐飯,很難讓寶寶提起興趣吃。而且年齡小的孩子屬於視覺性動物,家長可以通過擺造型、設計故事、更換餐具、菜品翻新等方式誘導寶寶進食。

4.以身作則影響ta

吃貨寶寶養成的最關鍵一點,ta要有個吃貨爸爸媽媽。家長的動作對孩子而言是潛移默化的影響過程,如果你邊吃飯邊看手機,邊討論電視節目,或者說這個不好吃,那個你不吃……很難想象,你能培養出合格的吃貨寶寶。

Reference:親子天地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