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血管有問題的人,一定要先調養再運動!

人的心情,有時候會因為遇到了一些事情而改變。
如我,本來是一個內心比較平靜的人,但去年遇到了一件特別難過的事。
當時北京有位醫藥公司的經理,據說很喜愛我的書,是我的粉絲,曾託朋友找我,希望能見到我,認識一下。因為我總是到處走,一直沒有時間見面。後來,我有幾天空閒了,想著能見一見他,就對朋友說:“我這兩天在北京,你的那位朋友可以過來找我啊。”結果朋友說:“不用了,他人已經不在了。”我很震驚。
朋友說,就在前些日子的一個上午,他剛剛給女兒辦好了去國外留學的全部手續,可能心情激動了一些,下午的時候,正開車在路上,估計他當時感覺到心臟不舒服,就把車停在路邊,然後把急救藥含到了嘴裡,他大概是想下車到路邊的小賣店買瓶水,結果就倒在車和小賣店之間的地上,再也沒醒來。
我聽了以後,心裡非常難過,這事影響了我很久。這個朋友事業出色,但是就是因為心臟的問題去世了,從此再也無法見到孩子學成歸來,再也無法享受家庭幸福,再也無法揮灑於事業的高峰了。
所以,後來,我在一些健康講座中總是講:大家千萬不要認為隨身帶著急救藥就安全了,其實,真到你用急救藥的時候,你就已經處於危險的境地了,而真正的安全,是根本不進入這個危險的境地! 現在因為心臟問題猝死的人比較多,我的一個朋友春節後上班,就聽說了一個80後的小夥子在打乒乓球的時候突然猝死的訊息。
在平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這樣的訊息,一些企業的老總,在跑步機上走著走著就心臟病發猝死了,還有遊著泳去世的。比如百事通的領導吳徵,還有賽諾菲的中國區總裁衛平,就是因為心臟病發作猝死,不到四十歲的同仁堂董事長張生瑜,也是因為突發心臟病而猝死。還有一些明星,比如高秀敏、馬季、侯耀文等也是由於心臟問題而猝然離世。
很多朋友問我,為什麼很多人都是在運動中去世的呢?其實這是大家不懂健康知識導致的。 很多人認為,如果身體不好,只要運動就可以了。你看人家西方人,都是整天在跑步機上走。於是,大家上午想要健康了,晚上就去跑步,其實,這是機械思維。
我們中國人認為,身體氣血首先要充盈,執行要順暢,然後再去鍛鍊才能對身體有益。可如果您心臟氣血兩虧,而且有瘀阻,這時候突然去做劇烈運動,就可能出現問題。
中醫認為,心臟氣血兩虧,就會導致心悸(就是早搏,俗稱“偷停”)。在這種狀態下,進行體育鍛煉不僅不能幫助心臟滋補氣血,反而可能加快心臟“偷停”。
心臟有問題,有人說只要找到合適的體育運動就可以了。但事實上,可選擇的餘地很小。只有先好好調養,調養好了,再去鍛鍊。我講這些,並不是不讓大家參加體育運動,而是提醒大家,鍛鍊應該循序漸進,從比較小的運動量開始,逐步增加。
同時,自己體質比較差的,比如身體有明顯疾病症狀的,血脂高、血液黏稠,平時心臟就不舒服的……要先調理身體,然後再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進行適量運動,這樣才能不出意外,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摘自羅大倫《救命之方》,版權所有歸原著作者所有,如有使用不當請聯絡小編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