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親子

孩子做錯事,不要急著罵他! 試著這8句話,才能養成「獨立」思考!

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Uber!今天要來說說關於「孩子做錯事,不要急著罵他! 試著問這8句話,才能養成「獨立」思考!」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記得去年看了一檔孟非主持的節目《四大名助》,求助者是一位12歲的女孩兒,她寫信給節目組“控訴”自己的媽媽總是打她,於是節目現場請來了女孩兒和她的媽媽,面對孩子的一項項“指控”,主持人和觀眾都表示對孩子的同情、對媽媽的有意見,但那位媽媽卻淡定從容。

孟非向她求證女兒所言,媽媽感覺太小題大做了,反問大家“孩子犯錯了,不就應該打嗎?哪個孩子會不挨父母打呢?”詢問後得知這位媽媽就是在自己父親的棍棒下成長的,她以為所有的父母都是這樣教育孩子的,她不僅打自己的女兒,還指揮弟弟打他家的孩子。最後現場觀眾全票通過女兒的求助,媽媽才表示,可能有不合適的地方,以後會注意。節目沒有後續追蹤,所以我並不知道那位孩子後來是否還有挨媽媽的打。

前段時間接到一個家長諮詢,說孩子翹課並有“自殘”行為,媽媽想起來就覺得後怕,但明明是擔心、心疼孩子,卻依舊給了孩子一頓揍。媽媽說孩子犯錯了,就該受到懲罰,不然不長記性,當然,有這樣想法的並不是只有這兩個媽媽。懲罰二字曾經對於我而言就是簡單粗暴的對待孩子的方法,如今覺得懲罰的面其實很廣,不只是打孩子,吵孩子,沒有尊重孩子的方式其實都屬於懲罰性的。

懲罰對於暫時性制止孩子的不當行為確實有效果,但是長期來看並沒有積極的效果,還容易引起一系列的“副作用”,家長打孩子希望能夠制止行為,卻忽略了彼此間的連線,很多時候父母明明是擔心、在意孩子,卻一巴掌打在了孩子心上,打斷了孩子對父母愛的感受。

正面管教創始人簡尼爾森說:“感受好,行為才會好。”這句顛覆傳統養育觀念的話確實給了家長們深深的思考。孩子感受好,好的行為是自發的,如果孩子的感受不好,行為即使有改變,也多是屈從於父母的權威下,無法培養孩子的品格和技能。

我一直都相信沒有一個父母願意打孩子,都是因為不知道有什麼其他的方法了,這也是家長需要學習的原因之一。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Uber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育兒教養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孩子做錯事,不要急著罵他! 試著問這8句話,才能養成「獨立」思考!」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Reference:親子天地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