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健康

三伏天謹防這十類疾病侵擾!

大家好,我是健康一點靈小編Uber!今天要來說說關於「三伏天炎熱,要謹防這10類疾病侵擾!」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導讀:當下正值三伏天,烈日當空,熱浪滾滾,是一年當是最難熬的一段時間。那麼,在這三伏天養生要注意哪些事項呢?小編在此特別提醒大家,三伏天時候更容易發生一些疾病,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三伏養生要提防的十類疾病——

 

1、中暑——嚴重的致死率高達60%

中暑不是什麼罕見事兒。在中暑裡面,有一種最嚴重的中暑叫做“熱射病”,死亡率高達60%,是臨床表現最嚴重、死亡率最高的中暑。很多人對這種中暑型別瞭解很少,一旦發生,致死事件不在少數。

2、心血管病——不小心要人命

三伏天的天氣悶熱、高溫,會使人體大量出汗,體內水分流失,血液黏稠度升高,致使發生血栓、心梗、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同時,高溫環境下人體交感神經興奮、心率加快、冠狀動脈收縮,增加了冠心病的發作風險。

 

3、肺炎——全年高發的時間

很多人都認為呼吸系統疾病易發在冬季,但資料顯示,在三伏天這種悶熱天氣裡,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高於全年平均水平。尤其是一些老年人,要特別小心。

三伏天高溫多雨的天氣使人免疫力低下,同時吹風扇、開空調,室內外溫差大導致身體適應性差,是誘發呼吸道感染、導致肺炎的主要原因。

4、風燥感冒——嘴巴鼻子乾巴巴

由夏入秋,悶熱潮溼的天氣變得乾燥,也是風燥感冒的高發期。風燥感冒除了有一般感冒的症狀,即頭疼、咽喉腫、鼻塞外,一個比較明顯的區別是“幹”,咽喉幹、嗓子緊,連咳嗽都是乾咳,沒有痰。

 

5、面癱——滿臉大汗更易面癱

三伏天這段時間,還有一個最高發的疾病——面癱!早晚天氣變涼,風寒之邪侵犯面部,出現面部神經炎,即面癱病症。秋風又被稱為“邪風”“賊風”,這一時間段如果過度吹風,常常會導致面部神經麻痺,嚴重時嘴歪眼斜。建議在這段時間,一定要少吹涼風,讓身體自然降溫。

6、腸炎——不注意很遭罪

三伏這段時間,人體消化功能變弱,自身的抵抗力和對氣候適應性下降,同時,悶熱的天氣適宜細菌的繁殖,因而腹瀉、腸炎成為三伏最常見的消化道系統疾病。

 

7、紅眼病——1人感染全家遭殃

紅眼病又稱急性出血性結膜炎,是三伏時節最容易導致的眼部疾病。一人感染紅眼病全家遭殃。紅眼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接觸傳染,如果家中有人感染紅眼病,那共用毛巾、手帕、臉盆、水等都會導致家人感染。甚至與紅眼病人握手後再揉擦眼睛都會被傳染。

8、潰瘍——立秋一過滿嘴潰瘍

最近相信很多人都會有一個非常痛苦的問題——口腔潰瘍!口腔潰瘍是末伏“秋老虎”時期最容易出現的。這期間,體內的陰陽平衡被打亂,體內蓄積過多的熱需要向外排,不能及時排放,就會出現內熱症,表現在身體上就是反覆口腔潰瘍。這是因為人體已經習慣了夏季的氣候特點,突然從悶熱改到涼爽,身體需要一段適應過程。

 

9、扁桃腺炎——疼痛得無法吞嚥

季節交替,人體免疫能力變差,因此“末伏”這段時間扁桃腺最容易受細菌、病毒感染而引起扁桃腺炎。扁桃腺炎常伴有高燒、頭痛、咽喉痛等。還可能因疼痛而無法吞嚥。

10、秋痱子——比熱痱子更難治

進入“末伏”,雖然早晚天氣不那麼熱了,但不少人身上起了小疙瘩,額頭、大腿上長了小疙瘩——這就是“秋痱子”。秋痱子比夏天的熱痱子更難治。秋痱子和溼疹很像,不如夏天的熱痱子容易好。俗話說 “春捂秋凍”,這段時間要適當地凍一凍,才能不生“雜病”。

以上為大家介紹了末伏要注意提防的十類疾病,為了健康的度過三伏,我們一定要做好日常的防病保健!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Uber小編在健康一點靈分享的健康生活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健康一點靈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拒絕黑心,為健康把關並分享這篇「三伏天炎熱,要謹防這10類疾病侵擾!」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Reference:健康生活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