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夏季養生先除溼,但這件事千萬別做!!!

大家好,我是CA今天來跟你說說 女人夏季養生先除溼,但這件事千萬別做!
夏季天氣較為炎熱,又是陰雨連綿,這直接導致了人體外部環境的溼氣較重,此時如果不注意祛溼,是容易受到溼邪入體、誘發疾病的。中醫學認為,“溼邪”是“六淫”(風、寒、暑、溼、燥、火)之一,一般在人體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時,就會成為致病因素。
天氣悶熱也是溼熱誘因
近來受悶熱天氣影響而夏季溼熱的病人明顯增多,其中以老年人居多,其中,胸悶、呼吸不通暢,渾身乏力、疲倦、頭暈、腹脹、胃口不好,燥熱、出汗很多或有汗出不出等三類情況尤為多見。夏秋天氣悶熱,對人們生活和身體產生很多不良影響,在悶熱環境下,人體代謝旺盛時能量消耗較大,加上如果人體排汗不暢,造成溼氣積聚,若疏於調理則容易導致溼熱體質。
潮溼多雨也是誘因之一
在夏天特別是夏至後,很多地區都進入了雨季,如果身體素質不夠好,溼熱邪氣就會乘虛而入。要是脾虛再來湊湊熱鬧,就容易在身體內積累溼濁之氣,特別是堆積在臟腑和經絡裡。這時,身體裡的熱就會不斷炙烤這些溼濁之氣,就像大熱天用被子捂著東西一樣,時間長了,就會產生一定的熱量,這就是中醫所說的“化熱”,從而形成溼熱。因此,生活中,不要淋雨,儘量避開潮溼的環境,避免外感溼邪。這樣還可以避免腳氣、溼疹、下肢潰瘍等病症的發生。
(source:toutiao))
溼熱或是吹空調惹得禍
室外溫度升高時,人們都習慣躲到室內‘嘆’冷氣,有的還越‘嘆’越冷,雖然免受酷暑之苦少出汗,卻引來了一系列的病症。夏天人體的汗毛孔本來是張開的,人們每天都要在室內外進進出出,如果在烈日下出汗後突然回到空調場所中,驟降的溫度會讓張開的汗毛孔突然關閉甚至堵塞,侵入體內的寒氣更容易損傷人體的陽氣。另外,在空調環境中,人不出汗了,還會把本來應通過發汗外洩的溼濁留在體內,因而引發溼熱病症。在夏天合理使用空調風扇很重要,空調溫度不宜開得太低,白天應控制在24攝氏度以上,晚上控制在28攝氏度並伴有除溼狀態,尤其晚上睡覺時不要直接吹風扇及空調風。
夏季養生 先學會排溼毒
仲夏季節,潮溼的空氣加上持續高溫,人幾乎天天在“蒸桑拿”,這樣的季節最重要的是排溼毒。溼氣通於脾。厚重的溼氣把脾捆綁起來,叫做“困脾”,會出現頭昏、四肢沉重、噁心、食慾差、大便不成形、胃脘脹氣、舌苔膩。
專家建議:芳香能夠醒脾。將薄荷、生薑涼拌,稍微放點辣椒,能刺激脾胃。脾胃“清醒”過來,才能利溼。具體來說,噁心欲吐者,喝藿香正氣水,吃參苓白朮丸。舌苔膩、早上肚子偏大者,說明身體裡有水排不出去,往往是脾虛、脾不健運的表現,可吃薏仁山藥粥或山藥冬瓜湯。
溼毒分溼熱毒和寒溼毒
脾胃溼熱者,有口苦、口臭、舌苔黃膩、尿偏少、大便不爽等症狀。祛溼熱,可吃綠豆薏仁粥、西瓜皮絲瓜湯、涼拌苦瓜或苦菜湯,嚴重的可煮蒲公英綠豆水喝。
寒溼毒多見於冬天,但少數人長夏也會有,一般為寒涼體質的人,或因貪涼吃生冷食物、長時間開空調,體內會聚集寒溼毒,表現為大便稀、食慾差、舌苔白膩等,可用生薑散寒祛溼。
(source:toutiao))
拔火罐只能祛外溼 對內溼作用甚微
首先需要釐清的概念是,溼邪有兩種,分別是外溼和內溼。外溼多因氣候潮溼、涉水、泡水、淋雨、居處潮溼等所致;內溼則多由過度嗜酒(特別是啤酒)或過食生冷(冰淇淋、冰棍、冰水果等),以致寒溼內侵,脾陽失運,溼自內而生。因此,要去除溼邪就是需要從內因和外因同時入手。
眾所周知,拔火罐確實可以逐寒祛溼、疏通經絡、祛除淤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也就是說,體內溼盛的人拔火罐效果非常好。但拔罐只是對外溼有明顯效果,如果是吃多了生冷瓜果,就易造成內溼,此時拔罐就作用甚微,而且對於內溼的人來說,拔火罐是沒有作用的。
天氣悶熱 夏季養生先學祛溼妙招
(source:toutiao))
祛溼第一招:適當午睡,讓身體更輕盈
很多上班族因為工作的原因,幾乎不睡午覺,殊不知,睡好午覺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更精力充沛地投入下午的工作。過度勞累容易耗傷氣血,氣血不足會進一步加重水溼內停。夏季晝長夜短,有的白領人經常晚上加班,非加班人群也會吃宵夜、適當娛樂,夜生活延長。因此,夜間睡眠時間往往不足,午睡也就更加重要,需要特別注意勞逸結合。
祛溼第二招:少食鹽,幫助腎排水
要排水應少食鹽。這一招僅針對夏日劇烈運動或是從事體力勞動的人。出汗較少的白領人群,則不合適。人體攝入的鹽分主要通過腎臟排出,當攝入的食鹽太多或腎臟有病變的時候,就不能及時將攝入體內過多的鈉排出。血液中鈉離子濃度升高時較多的水進入血管,極易產生水腫。若無明顯排汗過多的情況,夏季仍應低鹽飲食。其中,中老年人食鹽攝入應少於普通人的攝入量,有腎臟疾病的人群更應嚴格控制食鹽攝入量。
祛溼第三招:按摩排水,遠勝桑拿
嶺南天氣悶熱,常常悶得人一身汗,戲說為免費桑拿。專業桑拿是懶人排水招數,這種被動的出汗方式並不適合炎熱的夏季,尤其不適合頻繁採用。天氣原因出汗較多還屬於人體自然排汗,但是專業的洗桑拿的過程中,出汗過多,並不利於心臟健康,儘管這樣可以加快加快血液迴圈,排除體內的溼邪。洗溫水澡,並稍稍按摩則是更為健康的排水方式。
溫水澡能讓身體微微汗出,配合簡單的按摩手法,不僅可以起到排出體內溼邪的作用,也是一種很好的放鬆方式。在運動後,待風乾了汗液再用與體溫相近的溫水洗澡,也能起到一定的排水作用。
祛溼第四招:飯熟後要先放涼
在過去,人們煮飯都會有3個步驟:煮、濾和蒸。但是現在,人們有了電飯煲就省卻了很多步驟,但是在養生方面來講這些缺失的步驟對於人體的健康其實很重要。稻子是生活在水中的,它是帶著溼氣的,如果用電飯煲來做飯就會有更大的溼氣,而帶溼氣的米飯進入胃部裡面,會增大了脾胃的運化難度,溼氣滯留在人體之中就會帶來無窮的危害。
因此,在做飯時,飯熟了之後就應該開啟蓋子,讓飯透透氣,稍稍冷卻,等溼氣散去之後再吃。如果可以的話,不要天天都食用米飯,可以米飯與麵食交叉著吃,這樣就可以減少溼氣的堆積。
祛溼第五招:調整生活作息
溼邪過重的人,在早上起床的時候就會覺得頭暈、腿肚發酸。而在排便的時候,大便會出現排便不暢、容易粘附在馬桶上,小便的色、味就會特別重。這都是因為溼邪入體。
脾虛的人,舌苔會很厚,舌頭兩邊沒有鋸齒狀的齒痕,而且舌頭很胖很大。有時候,咀嚼或說話是會不小心咬到舌頭,這就表示出現了脾虛溼熱的情況了。
應對以上問題,最佳的方法是調整飲食結構與生活作息。每天要保證充足的睡眠,至少7小時,給身體一個自我修復的過程,另外在出現以上情況的時候,飲食上要注意清淡,少吃生冷或煎炸食物。
祛溼第六招:站養生樁
站養生樁是如今調整身心最簡單、安全的方法。它能夠在根本上消除陽虛所導致的各種身心問題,比如,健脾、祛溼。
方法:
1、兩腳保持與肩同寬,雙手抱胸前,呈抱球的姿勢,雙腿同時彎曲,膝蓋不要超過腳尖,全身都要放輕鬆。
2、在站養生樁的時候,可以在心中冥想,到感到自己的手掌心有一種痠麻的感覺時,將胳膊舉高或放低,高舉時不過眉,放低時不過肚臍。兩隻手可以左右調整位置。
注意:站樁時間不宜過長,要循序漸進,初學者站10分鐘就可以有效果了,之後可以漸漸加長時間。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CA小編在健康一點靈分享的迷思破解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健康一點靈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健康良心事業 - 只分享好文並分享這篇「女人夏季養生先除溼,但這件事千萬別做!」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