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健康

糖尿病腎病的六個訊號你不能不知, 教你簡單防治方法!!!

糖尿病人如果和糖控制不好,再加上如果血壓也高或其它因素,就容易發生腎病變,腎是我們過濾體內“垃圾毒素”的重要通道,如果腎出了問題,體內的毒素就會侵入我們的其它器官,這樣的危險大家可想而知,如何防治糖尿病腎病呢?今天糖尿病同伴給大家講一下相關知識:

糖尿病腎病的6大臨床表現

1、蛋白尿:由於腎小球濾過壓增高和濾過膜上電荷改變,尿中會有大量泡沫出現,這種狀態可持續多年,隨病變的進一步發展,尿蛋白逐漸變為持續性重度蛋白尿,如果尿蛋白超過一天3克,是預後不良的表現。

2、浮腫:早期的糖尿病腎病患者一般沒有浮腫,少數的病人在血漿蛋白降低前,可有輕度浮腫,當24小時尿蛋白超過3克時,浮腫就會明顯出現。

3、高血壓: 高血壓在糖尿病性腎病患者中很常見。嚴重的腎病多合併高血壓,而高血壓能加速糖尿病腎病的進展和惡化。

4、腎功能不全:糖尿病性腎病一旦開始,其過程是進行性的,氮質血癥、尿毒症是其最終結局。

5、貧血:有明顯氮質血癥的糖尿病病人,可有輕度至中度的貧血。貧血為促紅細胞生成素分泌不足所致,可能與長期限制蛋白飲食,氮質血癥有關。

6、其它症狀: 視網膜病變並非腎病表現,但卻常常與糖尿病腎病同時存在。

 

今天和糖尿病友們說說糖尿病腎病,目前醫院提供的降糖藥物包括注射的胰島素沒有一類具有腎臟毒性作用。糖尿病由於長時間血糖控制不佳和血壓高才造成腎臟損害,終至腎功能不全,使得一些降糖藥不能正常使用。所以只有積極降糖,良好的血糖控制才是避免糖尿病腎病的正確途徑。

糖尿病友如何迴避腎病呢?

首先看看糖尿病腎病的診斷條件,反映腎功能的直接指標是肌酐清除率(GFR),也就是體內代謝產生的廢物通過尿液排出的速率,如果排出能力差了就是腎功能受損,見下表。臨床可以通過血肌酐的生化測定來計算,經公式校正年齡等影響後稱為eGFR。1期和2期的糖尿病腎病的血肌酐水平還在正常範圍,需觀察尿白蛋白測定來檢出早期的腎病。當24小時尿微量白蛋白達到30mg即為異常,考慮為微量蛋白尿期或早期糖尿病腎病期;如果超過300mg則為大量白蛋白尿或臨床蛋白尿期期稱為糖尿病腎病期。簡單可以通過檢查尿液的微量白蛋白和血清的肌酐測定即可診斷大部分糖尿病腎病及程度。

 

糖尿病腎病的主要診斷指標:

以下任何一種表現持續時間超過3個月:

白蛋白尿AER≥30 mg/24h; ACR≥30 mg/g

或 GFR<60 ml/min/1.73m2 (GFR分期的3a期到5期) 。

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引起的腎臟損害往往要經歷一段時間,研究顯示發病5年以內的1型糖尿病患者較少發生糖尿病腎病,所以對發病5年後的1型糖尿病應常規檢查尿蛋白。2型糖尿病因發病較隱匿,很難判斷真正的發病時間,所以對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即應常規檢查尿蛋白。如果尿蛋白呈陽性,則須進行尿蛋白定量檢查,同時要分析腎病的原因,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尿蛋白。隨機尿蛋白如呈陰性應篩查尿微量白蛋白,如尿微量白蛋白為陽性,3~6月內應再檢查2次以上,三次中如有兩次呈陽性,考慮患者為早期糖尿病腎病。尿微量白蛋白呈陰性者,須每年至少複查一次。微量白蛋白尿對患者將來發生顯性糖尿病腎病有較好的預測性。如無特殊干預,約80%的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將發展為臨床糖尿病腎病。

 

國際和國內指南均建議動態監測糖尿病患者的腎功能:血清肌酐(sCr)水平無論患者尿白蛋白是否正常,每年至少檢測1次,用於進行慢性腎臟病(CKD)分期。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每年不少於1次。

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1型糖尿病患者,如不經有效治療,每年白蛋白排出量增加10%~20%,約10~15年後有80%的患者進入臨床蛋白尿,10年後50%的患者發生終末期腎病(尿毒症)。 2型糖尿病在確診時,往往已有較長病程,微量白蛋白尿和大量蛋白尿的發生率較高,如不經有效治療伴微量白蛋白尿者約20%~40%進展到大量蛋白尿, 20%患者發展為終末期腎病。

DCCT研究經積極控糖可使1型糖尿病患者的微量蛋白尿下降34~54%↓ 大量蛋白尿下降23~44%。UKPDS研究經積極控糖可使2型糖尿病的腎病和視網膜病變發生率下降37%。Meyers 報道,回顧性觀察研究121,395成年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進展研究,早期診斷干預可使患者進展為終末期腎病的危險性減少80%。

糖尿病的治療目的是控制各種併發症,延緩腎臟、心腦血管併發症的發展。

預防糖尿病腎病的核心治療依然是如何良好的控制血糖,不發生微量白蛋白尿的早期腎臟病變。已經發生早期腎病病變者更需積極控制高血糖、控制高血壓,調節血脂等綜合管理,減緩糖尿病腎病發展到終末腎病的速度,遠離腎透析之苦。

 

糖尿病腎病的預防方法

具體防治小知識如下:

1 合理攝入蛋白質

因為這個是重中之重,所以後面專門講了一下包含治療的具體方法!

2 嚴格控制血糖

美國糖尿病控制與併發症試驗和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顯示,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減少糖尿病微血管併發症的發生與發展,可以幫助 1 型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率減少一半,使 2 型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率降低 1/3,顯著減少微量白蛋白尿。理想的血糖控制目標值是,空腹血糖低於 6.1 mmol/L,餐後 2 小時血糖低於 8.0 mmol/L,糖化血紅蛋白低於 6.5%。

3 積極控制血壓

嚴重的腎病多合併高血壓,而高血壓又會加速糖尿病腎病的進展和惡化,嚴格控制血壓可以減少白蛋白排洩,延緩腎功能惡化。對普通糖尿病患者,血壓建議控制在 130/85 mmHg 以下;對有微量白蛋白尿的糖尿病腎病患者,血壓建議控制在 120/80 mmHg 以下。

日常生活中,高血壓患者一定注意要限制鈉的攝入,每日膳食中鈉應

4 合理控制血脂

糖尿病患者常合併脂代謝紊亂,而脂代謝紊亂可誘發心血管疾病及加重腎損害,因此也需積極治療。治療包括食療和藥療,提高用藥依從性的同時,在飲食上,要少吃富含膽固醇及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蛋黃、肥肉、動物內臟等。

5 、限制水的攝入

糖尿病腎病患者應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量,水的攝入量建議控制在前一日尿量加500ml為宜。並且注意觀察尿量、顏色、性狀變化,及面板水腫變化情況,有明顯異常時及時就醫,予以相應處理。

6 、定期進行併發症篩查

患者在臨床腎病前期大部分沒有特異性表現,易被忽略,一旦出現異常,腎臟已經受到明顯傷害。24小時尿微量白蛋白或腎病指數是早期腎病的敏感指標,對於早期發現、干預腎病十分重要。沒有腎病的患者建議每半年至一年至少1~2次,有腎病高危因素的患者,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病程較長及已有其他微血管病變的患者應增加監測頻率。

營養治療延緩腎臟病程序,糖尿病腎病的營養治療

 

營養治療的具體實施方案

1.優質低蛋白飲食

我們一方面要限制每日蛋白質的攝入總量以減輕腎臟負擔,另一方面,蛋白質又是人體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我們必須依靠食物中的蛋白質來提供人體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從而維持正常的生理需要。所以,我們要在限量範圍內提高優質蛋白的比例

具體實施:一般主張要從每日膳食中攝取0.6~0.8克/千克體重的蛋白質。要以牛奶、雞蛋、魚、瘦肉等動物蛋白(含必需氨基酸,為優質蛋白)為主,最好佔到一半以上,其中尤以牛奶、雞蛋蛋白為宜,應儘量減少植物蛋白(含非必需氨基酸,為劣質蛋白)。一般應禁食豆製品,還要適當限制主食(大米、白麵中也含有一定量的植物蛋白)。

例如:某患者身高170釐米,標準體重為65千克,尿微量白蛋白80微克/分鐘,屬於早期糖尿病腎病。因此每日膳食中總蛋白量應為:65×0.6~65×0.8=39~52(克),以牛奶、雞蛋、魚、瘦肉為主的優質蛋白質應占25克以上。

2.適當熱量的低脂飲食

糖尿病腎病患者熱量攝入要適當。因為低蛋白膳食時熱量供給容易不足,這樣一方面不能夠維持患者的正常生活需要,另一方面,熱量供應不足又會使體內儲存的脂肪、蛋白質分解,可使腎功能指標中的血肌酐、尿素等升高。但如果熱量攝入太高的話,又不利於血糖控制。雖然脂肪可提供的熱量較多,但由於會加重腎病進展,所以仍要求低脂飲食。

具體實施:土豆粉、藕粉、粉絲、芋頭、白薯、山藥等含熱量高而含蛋白質低,可選擇作為主食;也可用小麥澱粉蒸饅頭、花捲、包子等,既可補充熱量,又不含蛋白質,不會加重腎臟負擔。目前,市面上也有用小麥澱粉為主要原料加工成的各類低蛋白成品主食如米粉、麵條、點心等,方便糖尿病腎病患者選用。

攝入較多的碳水化合物可能引起血糖升高,可以通過加用胰島素來控制,還可以同時食用適量的新鮮蔬菜,因為蔬菜含有的黃酮類植物化學物,具有類似糖苷酶抑制劑的作用,可有效保持餐後血糖平穩。另外主食可以實行分餐制,即留出一部分以上主食於正餐後1~2小時食用,也可有效控制餐後血糖的升高。

3.高鈣低磷飲食

糖尿病腎病患者腎功能不全,常見低鈣高磷的電解質紊亂,低鈣高磷引發的甲狀旁腺“矯枉失衡”還會促進腎衰進展,所以應補充高鈣低磷飲食補充。但令人遺憾的是含鈣高的食物含磷也高,如排骨、蝦皮等。所以高鈣低磷飲食尤其要重視低磷飲食。

具體實施:低磷食物主要有藕粉、粉條、白菜、捲心菜、蛋清、芹菜、菠菜、西紅柿、瓜類、甘蔗等。

4.高纖維素飲食

 

膳食纖維刺激腸道蠕動,有利於大便通暢和毒素排出,維持人體代謝平衡。此外也可改善糖耐量,有益於控制血脂。

具體實施:應適當多吃粗糧(如玉米麵、蕎麥麵等)及蔬菜等。建議每天新鮮蔬菜的食用量達到300~500克(一個普通成年人雙手能夠抓住的大白菜、捲心菜等低碳水化合物的綠葉蔬菜一般在500克左右),水果100~200克,保證膳食纖維攝入量在25~30克/天。

注意選擇血糖指數較低的蔬菜和水果,蔬菜應選擇綠色和深色帶葉的蔬菜如油菜、芹菜、芥菜、菠菜、油麥菜等,水果如橘、柑、桃、梨、橙、蘋果等。但應指出的是,腎衰患者常見電解質紊亂,所以如果有高鉀血癥的話,進食水果、蔬菜應注意避開油菜、菠菜、韭菜、番茄、海帶、香蕉、桃子等含鉀高的品種。

最後溫馨提示:無論是糖尿病整體的營養治療,還是腎病的營養治療,都應該和專業的臨床營養師溝通制定方案,記住不是一般的公共營養師,而是臨床營養師哦!

要成為德、智、體兼優的勞動者,鍛煉身體極為重要。身體健康是求學和將來工作之本。運動能治百病,能使人身體健康,頭腦敏捷,對學習有促進作用。 請大家分享出去吧!我是「Ant」小編!大家要一起健健康康的喔! 按讚健康一點靈!把我們健康一點靈加入我的最愛吧!

Reference:健康生活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