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親子

餐桌禮儀大扣分!這些事可不應在孩子餐桌前出現!

學齡兒童指的是從6歲到不滿18歲的未成年人,這個階段的學齡兒童生長髮育迅速,能量和營養素的需求旺盛。保證科學均衡的營養飲食的攝入,不僅可以最大程度的激發身體發育的潛能,同時還對智力發育非常重要,甚至關係一生的生活質量。家庭環境和飲食習慣、生活方式,從方方面面影響著孩子。以下家長常犯的5個餵養錯誤:

 

No.1 吃飯時看電視,吃飯時批評教育孩子

孩子脾胃稚弱,消化功能不完善,在吃飯時應給孩子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氛圍,讓孩子專心致志的品味菜餚,細嚼慢嚥,以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幫助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不鼓勵孩子多吃、快吃,不強迫吃、不追喂。一日三餐應定時、定量,嬰幼兒階段應坐在固定的餐椅上儘量和大人共同進餐,培養好的進食習慣。

很多家長習慣在用餐時看電視,或者在晚餐家人聚在一起時想起批評教育孩子,都是錯誤的。因為看電視讓孩子不能專注於飲食,分心,造成消化液的分泌不足,囫圇咀嚼就下嚥,很容易不經意間就吃的過多、過飽。另外吃飯時批評教育孩子,孩子心情不佳,或憂鬱、沮喪、哭泣,會極大的影響孩子的用餐情緒,造成吃不下飯或者勉強吃一點,甚至有的孩子會因此引起胃痛、腹痛。

中醫自古就有以優雅音樂伴餐,可愉悅心情,開胃促進食慾、幫助消化。這一點在孩子身上可以嘗試,比如用餐時放一些輕音樂,既可以陶冶情操對孩子進行早教,同時也可以達到幫助消化的目的。

No.2 不吃早餐,或早餐吃的快,吃的簡單

俗話說“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是有科學依據的。有規律的三餐,合理的營養搭配,能預防肥胖的發生,最大程度的激發生長潛能,並能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三餐中尤其是早餐非常重要,不吃早餐容易誘發胃炎、膽結石等消化系統疾病。有的學生因為家住的離學校較遠,來不及坐下來好好吃一頓早餐,有時只能在路上、車內簡單的吃點燒餅油條或餅乾之類的代替,或者是吃西式快餐代替,往往狼吞虎嚥,草草了事,這沒有達到“早吃好”的要求。一頓豐富而營養的早餐,應該包括有牛奶或豆漿一杯(250-300ml),碳水化合物(米、面等),雞蛋一個,少量肉類,最好再有一個水果。國外有專門的研究指出,吃好早餐對提高學齡兒童的認知能力很有關係。

No.3 西式快餐和飲料過多

西式快餐和飲料因為高鹽、高糖、高脂肪,長期食用容易引起兒童超重肥胖或營養不良。有研究表明:兒童每月食用西式快餐和飲料的次數越多,肥胖的發生率越高;學校周邊的快餐營業網點距離越近,吸引學生去用餐的次數越多。而飲料攝入過多,不僅增加肥胖的可能,還會造成齲齒,對兒童的長期健康不利。

所以家長為了孩子的健康考慮,應從小培養在家用餐、常飲白開水的習慣,避免以用西式快餐和飲料的方式來獎勵孩子,減少進食快餐和飲料的頻次,儘量在家吃飯。

No.4 逗引孩子飲酒

新聞上時有出現家長逗引孩子飲酒,引起孩子酒精中毒甚至釀成悲劇的事件。兒童發育不完善,對酒精耐受力低,容易發生酒精中毒和臟器功能損害,影響神經發育,使認知和學習能力下降,長遠影響孩子的智力和性格發展。尤其是飲酒還可能會造成未成年青少年兒童出現暴力、鬥毆等行為。

所以根本還是在於家長,要消除愚昧,要消除以逗孩子為樂的心態,不逗引孩子進食不健康的食品,不逗引孩子飲酒,不逗引孩子吸菸。

 

No.5 身體活動不足

“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是我們一直在號召的,從幼年期,就應該養成孩子每天戶外運動的習慣,學齡兒童每天1小時戶外活動,豐富多樣的體育運動,是對增強身體素質、提高抗病能力、減少超重肥胖、激發生長潛能、降低心理問題、提升自信心非常有幫助的。在國外的很多知名大學的優秀學生都有良好的體育成績,甚至是專業領域的運動員。而很多領袖人物也都有運動員的背景或擅長多項運動,比如普京、奧巴馬。

有研究發現,孩子在家久坐視屏更容易引發焦慮、抑鬱和多動症的風險。尤其是對於學齡兒童來說,每天戶外1小時,多在陽光下玩耍,對於預防近視是關鍵。

現在的孩子普遍戶外活動時間不足,體育運動也過於單一,在校的體育課時間不足以保證每天1小時的戶外活動,所以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戶外運動習慣,鼓勵孩子走出家門去進行豐富的社交和體育活動。

看完今天的文章之後,大家是不是有什麼想法呢?請大家分享出去吧!

Reference:親子天地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