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親子

關於孩子的個性,家長們千萬別不當一回事!

孩子大了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段,很多父母卻發現,孩子很不合群,老師反映說孩子不愛跟人交朋友,玩玩具的時候總是一個人,不願意一起分享,別的小朋友都一起做遊戲,可自家孩子總是喜歡在旁邊看著,這樣長期下去,會不會孤僻啊~相信這樣的問題不少麻麻也深有體會,那麼,造成孩子這樣行為的原因是什麼呢?

面對這樣種種情況的寶寶,難道我們就沒有辦法讓他們自信起來,活潑起來嗎?當然有,下面,麻麻們可要看好了喲~

放學接孩子的時候,故意讓孩子在幼兒園多玩一會兒,家長們可在一個孩子看不到的地方仔細的觀察一下一個或幾個看起來容易接近,寶寶又不反感的小朋友。回到家後,可以主動的和寶寶說起那幾個小朋友,幫助寶寶和其它小朋友建立親近感,這樣寶寶在幼兒園的時候較容易主動地和其它小朋友玩兒成一片。

在回家的路上,不妨和寶寶輕鬆地聊一聊學校裡的事情,比如說:“你們班上有沒有一個紮著馬尾辮穿著花裙子的小朋友呀?她叫什麼呀?今天接你放學的時候好像碰見她媽媽了,我們還說了好久的話呢”。

在聊天的過程中,麻麻們需要體察寶寶的需求,看看寶寶究竟是不想要社交,還是想要社交但是沒有方法。如果是後者,家長則可以告訴寶寶如何和其他小朋友交流,如何做得更好,如果是前者,則需要逐步了解寶寶為什麼不願意社交。

如果孩子願意社交,但不知道方法,家長可以根據情況每天告訴寶貝一個社交的小妙招,如:打招呼、教寶寶一個小遊戲、請求一起玩等,慢慢打開孩子的社交圈子。每天解鎖一個新技能有木有!好激動啊有木有!這種做法可以讓寶寶時刻保持新鮮感,從此打開社交的大門,在社交小達人的路上,越走越遠~

寶貝在家中和幼兒園的表現不一致,歸根結底是家庭和幼兒園的環境差異較大造成的。因此,家長需要多和老師溝通寶貝的情況,並盡量營造“家校一致”的規則和環境,這樣也有利於寶寶盡快適應幼兒園。

不過“父母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交朋友這件事父母或許還能幫一幫忙,但維持友誼,可就要看寶寶自己的“功力”了。雖說幼兒園的“友誼”就像風一樣,今天因為一塊蛋糕而宣稱“我們是最好的朋友”,明天就因為一個玩具而公布“我和你絕交~但時間長了,哪些小朋友人緣好,哪些小朋友“不受待見”,每個孩子都心裡有數——既然我們無法強迫其他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做朋友,那我們只有讓寶寶自己先具備一些品質,受到其他小朋友的歡迎了。

Reference:親子天地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