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個瑞典人在馬拉松替流浪狗做了這件事,結果兩萬塊美金就這樣飛走了...

四個不太出名的瑞典人用他們的行動為我們上了一堂家庭教育課,從這堂課中,使我們明白,從小培養孩子“善良”的品質是多麼的重要!
今年我們要說的是四個不太出名的瑞典人。
這四個瑞典人在參加一次探險極限越野賽時,在叢林里看到一隻瘦弱的流浪狗。
出於憐憫之心,他們喂了這隻狗一個肉丸子。
如果故事到此為止,那就太平淡了。
這隻流浪狗就此粘上了他們,追隨他們踏上了長達七百多公里的越野賽路途。
在泥濘中、沼澤中、河流中、群山中,他們相伴而行。
雖然帶著這隻體力虛弱的流浪狗,可能讓他們輸掉比賽,但他們寧願停下來等候,也不丟棄這隻可憐的流浪狗。
10天之後,他們到了終點。他們還通過合法手續將這隻流浪狗帶到了瑞典的家中,成為家庭的一員。
他們雖然沒有贏得2萬美元的冠軍獎金,但他們卻因為這隻流浪狗而感到無比開心。
其實,使他們感受到快樂的不是著隻流浪狗,而是他們自己的“善良”。
快樂的感覺來自內心的感受,“善良”可以使人能感受到快樂。
家教感悟:所以說,如果想讓孩子能成為一個能常常感受到快樂的人,就必須具有一顆“善良”的心。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善良”的品質呢?
對孩子能產生影響的兩大因素分別是:遺傳與環境。
以往在西方,人們常常用血統來解釋貴族氣質與基因,仿佛像“善良”這些品質也是靠遺傳而來。
但是現代科學已經證明,“善良”這些品質不是與生俱來,更多的是來自與從小的環境影響。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要想將孩子培養成一個“善良”的人,就需要父母從我做起。
一天晚上,我們一家三口在夜市逛街時,在街道中間有一個殘疾的乞丐在唱歌乞討。
我們將零錢遞到兒子手中,鼓勵他將零錢投到乞丐面前的盒子中。
錢不多,一方面是對這位乞丐的資助,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善良”之心。
我們在家中還養了三隻小貓,它們時不時地賣萌為我們帶來歡樂,我們也希望通過愛護小寵物能曆練出男孩子的愛心。
......
家教感悟:培養孩子的“善良”品質,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點一滴的影響、需要從小培養。
總之,我們認為,培養孩子“善良”的品質有很多方法,只要父母能以身做則、身體力行地為孩子營造“與人為善、與物為善”的氛圍與環境,孩子將來就一定會具備一顆“善心”。
家教感悟:這樣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無論是像那四名瑞典人一樣遇到一隻流浪狗、或者是看到花開、或者是聽到雨落,或者是很小的一件事,都能開啟孩子的快樂之窗!
而開啟快樂之窗的鑰匙就是“善良”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