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該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有過動症?只要注意孩子的這四個行為.......

兒童過動症的早期表現
在現在的教育中,過動症一詞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家長的視野中,引起了家長們的重視,很多家長會發出這樣的疑惑,我的孩子是不是有過動症呢?
過動症又稱兒童過動綜合征。主要發病於兒童學前時期,其明顯症狀是活動量多。近年來,兒童過動症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勢,遺憾的是,由於專業,權威治療過動症的醫院少,使得大多數患兒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疾病伴隨終生,患者不僅要承受生理和心理上的雙重痛苦,更易走上犯罪道路!調查顯示,7成少年犯患有過動症!所以家長們,不能再無動於衷了!其中,一些家長由於對過動症的認識不足,往往以為孩子過動症是活潑好動的一種表現。而沒有對過動症過多的在意。以至於等到孩子成年後,出現學習障礙、心理障礙、情緒障礙等問題時,才感到事情的棘手。由此可見,對過動症早期認識很重要!
那麼,家長該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得了過動症呢?
一,專注力障礙:一般過動症患兒專注力集中困難或者專注力持續時間短暫,例如與同齡的孩子相比,過動症患兒上課,寫作業,參加活動,做事情都不能專心一致,並且容易出錯,經常會因為外界的事情而專注力分散。常常是一件事情沒做完,就轉移到另外的事情上去了。因而過動症患兒的成績很差。
二,過度活動:過動症患兒往往好動,好玩,調皮搗蛋,安靜不下來。在安靜的地方,常常也是動來動去的。例如,過動症患兒經常在課堂上做小動作,擾亂課堂秩序。與同學相處,往往一言不和,就發生矛盾糾紛。並且經常不顧危險,踩高爬低,導致事故的發生。
三,學習困難:由於好玩,好動,專注力集中難,因而經常導致過動症患兒無法在課堂上安靜的呆到45分鍾,下課之後更是無法自覺的完成學習任務,導致孩子學習成績差。部分孩子在讀寫。理解,計算等出現思維性的偏差。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四,行為偏差:過動症患兒往往情緒起伏較大,易衝動,任性,做事情經常不計較後果,行事莽撞。因而過動症患兒經常被視為不愛學習的孩子,常常受到疏遠,許多同齡的孩子不願與之親近,嚴重影響了孩子的自尊心以及往後成長人格和心理上的變化。常常出現自卑,內向,膽怯的心理。更甚者,有的孩子自暴自棄,思想里認為自己就是壞孩子,從而導致逆反心理出現,不服從家長和老師的管教。父母親子之間的關係冷淡。在學校里更是與同學關係差,沒能學到基本的人際關係相處之道,長大後出現社交困難,對社會產生避退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