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親子

快樂的婚姻,將會是孩子的樂土,環境因素將會改變孩子的成長.....

自從孩子出生以後,作為媽媽肯定都會一心撲到孩子身上,仿佛除了孩子,其他任何的人和事都不再能引起你的興趣。

你以為這是天性,其實這是動物的本能。

在自然界中,大部分的哺乳動物都是由媽媽負責養育孩子,而爸爸在完成交配,成功播種之後,就會尋找下一個目標。

他們的目的很簡單——在適者生存的惡劣環境中,只有讓自己的基因盡可能地擴散出去,才能讓自己在一代又一代的進化中保持領先。

但身而為人,我們身上既有動物的本能,也有高於動物的思想和情感。

為了讓我們的孩子所處的環境更適合生存,人類與動物的最大的區別在於,從出生開始就要對孩子進行愛的教育。

但身為父母,愛孩子不僅是為他們滿足生存的物質需求,還有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看到父母彼此相愛。

簡單來說,想要擁有和諧健康的家庭氛圍,就一定要堅持讓家庭中的夫妻關係先於親子關係。

那麼問題來了,對於中國父母來說,表達對孩子的愛,好像怎麼做都不為過。可如果要他們向另一半表達愛意時都會很害羞,或者覺得沒必要,久而久之感情也就淡了。

其實表達愛意還是有一些方法可以借鑒的。

一、用具體的行動示愛。

愛如果不落到行動,沒有任何意義。

在普通家庭中,往往孩子比較容易感知父母對自己的愛。比如總是給孩子買新玩具,好吃的,帶孩子出去玩。

但想要讓孩子感知父母之間的愛卻很難。且,這種愛,絕對不是你對孩子說幾交,我愛你的爸爸(媽媽),就能敷衍過去的。

要知道,你可以去欺哄一個騙子,也可以去愚弄一個傻子,但你絕敷衍不了一個孩子。

在孩子們的眼里,爸爸向媽媽表露愛意,具體行動比話語要有力得多。

比如爸爸媽媽是不是總在一起很開心的聊天,是不是經常親吻對方,是不是能記住對方的喜好習慣……

這一些在孩子眼里,都是證明父母彼此相愛最有力的證據。

二、在生活細節中體現愛

除了每年中特別的日子,比如情人節、生日、結婚紀念日等,平常的日子要怎麼向伴侶表達愛意呢?

美國作家麥道衛在《六A的力量》這本書中教給了我們一些好方法。

他在每年的情人節都預備好一年所需要的貼紙,他會在貼紙上寫滿濃情蜜意的句子,並藏在他妻子可以找到的地方。

一年中即使在並不特殊的日子里,他也會常常寫一些貼紙。比如,“這張讓你去看一場電影,我來帶孩子。”“這個星期,你可以用這張貼紙去任何一家你喜歡的餐廳”。

不光是他自己,他也會讓孩子參與到這種“貼紙遊戲”中。比如貼紙貼在了冰箱里的牛奶盒上,他們的媽媽一進廚房,孩子們就會說:“媽媽,你為什麼不打開冰箱看看啊?”

正是因為孩子們看到了這些,參與了這些,就能十分具體地體會到,他們的爸爸在對媽媽說,“我愛你。”

三、即使不在身邊,也要每天主動和家人聯系

如果夫妻分居兩地,不能天天在一起,也要借助現代通訊方法,經常保持聯系。

比如,麥道衛無論去哪裏,每天都打電話回去。

並且在跟孩子通完話後,他還會說:“和你聊天真好!你們那個美麗的媽媽在家嗎?那個我娶到的美女,你能告訴她,她的丈夫在電話這頭嗎?”

長此以往他的孩子也習以為常,再遇到爸爸打來電話的情況,無需提醒就主動叫媽媽來接電話。

除了每天打電話,他還會經常把買給妻子的禮物寄給孩子,讓他們再偷偷地把禮物塞給媽媽,好給她一份驚喜。

這樣做看起來似乎很麻煩,但卻能讓孩子也參與到爸爸向媽媽表達愛意整個過程。

那至於爸爸和媽媽到底是不真的深愛彼此,孩子就不需要去猜測,就能確定地知道!

因為他們和爸爸一起做了很多事情,也無數次看到爸爸向媽媽表白愛意。

四、讚同配偶的決定,也是示愛

想要幫孩子建立安全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公開而得體地在孩子面前表達對配偶的愛。

特別當孩子不服從一個家長的管教時,另一方要站出來為對方撐腰。

比如,孩子不聽媽媽的管教,身為丈夫要為妻子撐腰,爸爸要站出來說,“你不能這樣跟我太太說話。我不光要保護她不受外人的欺負,也要保護她不受你們這些孩子的欺負。”

如果一方單獨和孩子相處,要想辦法跟孩子一起回顧要感謝並讚美另一方的地方。

這種練習有三個好處,第一,讓孩子們思考一些生活的細節,以及積極的事情來感知父母的愛。而不會以為父母為他們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第二,孩子們聽到家長一方對另一方的毛病,會強化自己對媽媽以及對爸爸的愛。

第三,通過這種方式,孩子會了解到,自己的爸爸很愛媽媽。

五、讓孩子和你一起表達愛意。

最後,向對方示愛最關鍵的一點是,跟孩子參與到向配偶示愛的過程中來。

比如,麥道衛在《六A的力量》這本書中提到,他對妻子多蒂表達愛意時一直使用的一個方法是,在特別的日子跟孩子一起給媽媽買禮物。

比如結婚紀念日,麥道衛會把孩子找來說,“我能娶到你們的媽媽真是幸運,我很感謝上帝,讓我遇到她。現在我們的結婚紀念日要到了,我需要你們的幫助,我怎麼才能告訴媽媽,‘我愛你,謝謝你成為我的太太’呢?”

通過孩子們集思廣益地替他出主意,他一邊向孩子們表達了自己對妻子的愛意,一邊又讓孩子們參與到表達愛意的過程中來,並把這種“爸爸很愛媽媽”的心理暗示傳遞給孩子,真是特別巧妙。

美國家庭心理醫生本傑明撒克博士說,“即使我們生下來就有愛的能力,也需要學習怎樣去愛。”

這句話也可以這樣理解:每個人生來都有愛的能力,但除非每個人都能看到自己生命里最重要的人——父母,活出愛的榜樣,否則他便無法學會如何去愛。

看到愛,感知愛的孩子,將來才能更加積極樂觀地面對生命中的一切,因為他們知道

——無論外面的世界怎麼樣,爸爸媽媽都會彼此相愛,會永遠給他一個安全而溫暖的家。

資源來源:《六A的力量》第十章“你能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情”

[美]麥道衛、迪克·戴依 江西人民出版社

Reference:親子天地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