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認為雍正是政變上台嗎?這是沒有任何根據的!

胤禛小時候,還行,不笨,就是脾氣大了點,容易急躁,康熙曾經賜給他“戒急用忍”四個字。長大後,胤禛在父親面前很乖巧,同時在兄弟中能夠做到兄友弟恭,並非如電視劇里所說的什麼“冷面王”。
在九龍奪嫡最高潮的時候,胤禛還是能夠平心對待,除了跟他的舅舅隆科多和自己曾經的奴才年羹堯關係稍微近點外,仿佛基本上看不出胤禛有多大野心。當然我們現在評價他是善於韜光隱晦。不過確實是這樣,不論阿哥們鬥爭有多麼激烈,不論大臣們如何站隊,胤禛只是靜靜地做好自己的手頭事,當然他可是花了很大的心思在孝順父母上。
要我說啊,胤禛可是絕頂聰明的人,人家懂的領導就是最大的群眾的道理。管你什麼太子,管你什麼阿哥,管你有多少大臣支持你,我隻抱皇阿瑪大腿,別的,我一概不知。
胤禛這的做法確實令康熙感到欣慰,漸漸地交給胤禛做的事越來越多,每次胤禛都能辦理的很好,而且康熙發現表面上十分平靜的胤禛內心實際上是強大的是非常嚴肅的。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再暢春園突然病逝。緊接著四阿哥胤禛即位,是為雍正皇帝。清朝曆史上最大的謎團之一就出來了,胤禛到底被傳位還是他弑父篡位?野史到處傳聞,什麼什麼康熙要把位子傳給十四阿哥,是胤禛在隆科多的等親信的幫助下,發動了宮廷政變,殺了奄奄一息的康熙,然後把“十”改成“於”什麼的,我們當然知道這簡直把政變想成了兒戲。
只是令人想不通的是,為什麼這些流言流傳甚久,特別是在大清朝,特別是在雍正朝。難道那個時候的人都傻嗎?當然不是,我估計應該是每個人都知道是假的,只是大家出於各種各樣的目的,都把它當成是真的來傳。想想吧,堂堂一個雍正朝,上億的人口面對一個兒戲般的政變假象,竟然幾乎所有的讀書人都保持了以訛傳訛,如同皇帝新裝般的童話就這樣上演開來,多麼神奇的一幕。
至於有人認為康熙是傳位子給胤禛的,這個也是沒有確切證據的啊。我倒是想了一種可能,說出來給大家吐吐槽啊。
那天,康熙爺病重,還沒來得及寫遺詔,突然一口氣沒提上來,駕崩了。也就是說還沒來得及指定接班人就死了。也許他老人家心里是有接班人的,但是鑒於太子曾經被肆意攻擊的事實,康熙選擇的沉默,他甚至很少表露出來到底哪個皇子才是他真正中意的,唉,也難為他老人家了,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駕崩後,最先得知的必然是康熙的貼身太監,這個太監肯定早已被胤禛收買, 胤禛在得知內情後,當即終止自己四十年的韜光養晦,在幾個親信大臣的幫助下,控製皇宮,然後胤禛用康熙的用詞習慣寫了一份傳位遺詔: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身肖朕躬,必能克成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
稱帝後,胤禛立刻給一些掌握實權的大臣封官許願,穩固自己的地位。其他的阿哥們眼見生米煮成熟飯,隻得拜服。這就是我猜的,沒有任何根據,當然,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猜測的雍正登基的版本,有些曆史真相封存在曆史中,永遠永遠不會被後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