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親子

你一定要知道!成功前,先來陪孩子吧!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01

情侶之間,特流行這麼一句話: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好肉麻啊。那感覺,一天不見,真的會死。

談個戀愛簡直就像連體嬰,寸步不離,吃喝拉撒全在一起。

連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情侶,對於親密和陪伴的要求尚且如此,那與自己有著血緣關係的孩子,家長們,你們是否還有這種精神呢?

我表弟有一對雙胞胎閨女,今年3歲半,超級可愛。

但他老和我抱怨說:“姐,怎麼小魚和你那麼親,我閨女們跟我一點都不親啊?隻跟孩子媽和爺爺奶奶親。”

我罵他活該、咎由自取。

表弟在一個做金融產品的公司做銷售經理,官職不大,但會議和應酬巨多,恨不得比那些商業大佬還要忙,回家一有時間就躺在床上打手遊。

在我看來,手機絕對是他親生的,孩子不是。

有次我和弟妹一起逛街,讓正好休息的表弟在家看會兒孩子。

結果悲劇發生了……

一進門,兩個孩子在客廳里玩的跟泥猴一樣,把家里的花兒盆里的泥全掏出來了。

而表弟在臥室里,手遊玩的正熱火朝天,竟然毫不知情!

弟妹和我說,有一回,他躺床上玩手機,兩個孩子坐地板上,邊搭積木邊說:“爸爸只要手機,不要我們了。”

所以,你和手機那麼親,就別怪孩子和你不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對孩子同樣適用好嗎。

02

在陪伴孩子這事上,我非常欣賞演員黃磊。

我可是不追星的,但對於關注孩子教育方面,我必須要給他點個讚,一個大大的讚。

記得有次,黃磊在外面出差。

期間,二女兒“妹妹人兒”在家里犯了小錯誤,遠在南京的他通過視頻對“妹妹人兒”進行了遠程教育。

妹妹人兒在家里哭的梨花帶雨,爸爸卻在另一邊截圖發微博。

這樣可愛、有趣的爸爸,誰不想來一遝?

魚媽認為,隔著上千公里,黃磊沒有用距離當藉口推脫,而是用另一種方式陪在女兒身邊。

作為演員、藝人,他比普通人更忙,但是對於女兒的陪伴和教育卻從來不會因為忙碌而缺席。

陪伴,並不一定要做到寸步不離,而是你要讓孩子知道,當他需要你的時候,你都在,無論以什麼樣的方式。

03

我以前有一女同事,北大碩士,他老公是北大博士,現在都教授了。

他們那會兒一結婚就紛紛表明立場:要幸福的過一輩子二個世界,丁克到底,說這輩子要為自己而活。

他們說,要是覺得實在太無聊了,可以養個貓或是狗。

我好像記得,夫妻倆為了養貓還是養狗,爭論了半天。

女生要養貓,說養貓簡單,不用老出去遛它,不然會很累。

而男生卻非說要養狗,說狗忠誠,沒準可以給自己當兒子,因為有人情味啊~

這兩口子,是不是有病?

我不說話,答案都留給你們了。

好幾年以後,他們還是沒有抵得住雙方老人的死磨硬泡,加上女同事的年齡原來越大,即將過了最佳生育年齡,最終他們還是要了一個寶寶。

剛生完孩子,看他們曬一家三口的合照,幸福滿滿,我心想鐵樹都能開花了,做了爸爸媽媽就是不一樣呢。

可孩子剛滿兩周,他們兩口子就徹底把孩子扔給了在老家的爺爺奶奶。

理由就是,不能讓孩子成為他們事業上的絆腳石,生孩子已經讓他們荒廢了大把時間,他們必須馬上補回來。

反正老人在家也是閑著,帶孩子正合適。

至於陪孩子?他們說:“有空的時候吧。”

也是通過這件事,徹底顛覆了魚媽對他們二人的看法,不知道他們的書都讀到哪裏去了。

連陪孩子的時間都沒有,你還成功個屁啊。

真心覺得他們夫妻那麼多年的書都白讀了!

魚媽認為,如果生孩子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變成一個“留守兒童”,那還不如不生!

04

有的父母可能會說:“我怎麼沒養他呀,我每個月給他多少多少零花錢,我給他買多少多少好吃的、好玩具呀?我這不是養他嗎,你知道我多愛他嗎?”

你口口聲聲說愛孩子,甘願為孩子去死,

但你每天連一小時的親密相處都保證不了,你愛個屁啊?

你說你在上班,那你有沒有把下班後的時間、以及周末拿來陪孩子,關注他們想做的事,帶他們去認識世界,享受人生?

我不知道你有多愛孩子,

但我非常清楚,愛一個人最重要的標誌,不是金錢,而是真心。

對於一個人而言,真心比金錢可寶貴多了。

人生短短幾十年,你把多少時間分給了孩子?

我相信,沒有任何工作能把一個人的24小時都“吃掉”,只有重視與不重視。

05

美國總統川普,算是一個人生的贏家了,不是因為他是總統,而是因為他是一個好爸爸,他養育了5個非常優秀的子女。

他在成為總統前,是一個成功而忙碌的商人。

他的大女兒伊萬卡還小的時候,特別喜歡給他打電話,可即使再忙碌,他都會放下手中的工作去和女兒聊天,聊學校的趣事,聊有哪些行業大佬和國家政要在他的辦公室。

隔著一根電話線,他都能和孩子聊上半天,從不因為距離而放棄進行深度互動。

川普比你忙吧?可川普卻沒有放棄陪伴。

所以說,只要你想,無論在哪裏都可以做到高質量的陪伴。

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在《最好的教育是愛》書中說過,教育的意義更在於學會去聆聽鳥鳴、仰望天空、欣賞樹的美和山的輪廓,去感受它們,真正直接地和自然產生聯結。

Reference:親子天地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