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減少孩子對社交的焦慮感?聰明媽媽這樣做!

《孩子不喜歡爭搶的性格值得鼓勵嗎?》
最近,一個視頻火爆朋友圈:
在室內淘氣堡玩耍的兩個孩子,大的是個女孩,不小心踩了身邊一個小一點的男孩。這個男孩的媽媽可能一時接受不了自己的孩子受到傷害,於是失控,發飆咆哮著去拽這個小女孩。大家看幾組動圖感受下。
其實媽媽在生活中失控發飆的事情常有,不過有時對象不是別人,而常常是自己的孩子。這讓我想起曾經見過的一件事:
一個商場遊樂設施裡,兩個男孩在攀爬網狀設施,上方一個小男孩一不小心,踩到了下方一個小男孩的額頭。
被踩到頭的小男孩倒是沒什麼反應,他的媽媽卻有些大題小做,一把拉過自己的孩子開始教育他:
“別人踩到你頭上了,你不知道喊一聲啊!你總是這樣懦懦弱弱的,難怪大家都敢欺負你!你怎麼就不知道還手啊!你不知道踩他一腳嗎?真是個廢物!”
嚴厲的語氣說得孩子一臉懵圈,因為那孩子一看就是個溫和老實、比較內向的孩子。
這個媽媽的做法不僅否定了孩子溫和純良的性格,還要強加給他本不屬於他的暴力,最後孩子委屈糾結到嚎啕大哭,依然沒逃過被媽媽定義為“太慫”的命運。
我在進行全國講座的過程中,經常也會有家長會問我:
我家孩子性格很內向,跟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時候,從來都不懂得主動去爭、去搶,甚至有小朋友搶了他的玩具,他也表現得很謙讓。這樣的性格在現在這種社會中,是不是會很吃虧?
我想說的是,我們有時候真的把孩子的一些事情給擴大化了。如果孩子在其他小朋友玩耍是產生摩擦,但並沒有表現出不滿的情緒、沒有哭、沒有鬧,沒有表現出負面的東西,這可能真的不是什麼大事。
教育裡最大的忌諱是用自身的喜好評判孩子的天性
我們為什麼一定要覺得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表現的像個人來瘋,甚至會去爭搶,受到欺負會反抗,表現得很外向,才是性格好的表現呢?
殊不知教育裡最大的忌諱就是:
用自身的喜好去評判孩子天性的好壞,否定孩子的價值。其實,性格軟弱一點,內向一點並不可怕,這類孩子其實一樣可以是人生的贏家。
美國有一項曆時30多年,針對社會精英的研究。他們發現:內向型性格的英才是外向型性格英才的3倍;IQ越高的人,內向型的傾向就越強烈。
而很多性格內向、不擅長交往的人,往往是業界裡的成功人士,比如畢加索、卓別林、奧黛麗赫本、巴菲特、比爾蓋茨等。
心理學的研究也證實:
內向性格的孩子並不是自我封閉或者自卑、膽小、怯懦的,他們只是跟性格外向的孩子獲取能量的方式有所不同。
內向的孩子有不少得天獨厚的特質
1、內向的孩子,往往更具有專注力
記得之前還有一位很知名的主持人,別人問他有沒有害怕采訪的對象,她說的是周星馳、周傑倫、梁朝偉等幾位,這幾位都是性格內向,稍不留神就可能冷場。
在“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著稱的娛樂圈,這幾位無疑都是靠實力在生存。性格不僅沒有成為他們的攔路虎,反而是一種墊腳石。
因為內向的人往往更容易拒絕不必要的社交,和不必要的消耗,專注在自己的領域中,專注於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所以成功的幾率也就更大。
2、內向的孩子,更容易擁有知心朋友
很多父母最擔心的就是自家內向的孩子會沒朋友。從朋友的數量上來說,內向的孩子的確一般沒有太多朋友,但是在朋友的質量上,內向的孩子卻並不會輸。
內向的人,通常是善於傾聽的人,並對他人的情緒有良好的感知能力。跟這樣的人在一起,聊天對象往往會感到很舒適。
另外,內向的孩子交朋友通常都是經過了很謹慎的判斷和長時間的觀察,他們的朋友都在某一方面非常優秀。對於內向的孩子給予友情,也更為珍視。
3、內向的孩子,內心可能更強大
內向的孩子傾向於在內部的世界裡沉思,也喜歡自省。這些孩子會把自己對周圍的人、事、物的觀察,經過自己的判斷而得出一個結論。
看似“悶葫蘆”的孩子,往往也是“心裡最有主意”的孩子,外界的說法往往不容易影響到他們。
越成長,內向的強大,孩子自身對問題的判斷和主見就越發的重要。
家有內向孩子,你可以這樣做!
家裡有個內向的孩子,並不是一件壞事,完全沒有必要嘲笑、指責孩子在社交上的“無能”、否定他們不懂反抗的軟弱性格。父母更需要的是全心的接納。當然,如果能幫孩子減少對社交的焦慮感,你的孩子一定會感激你。
1、不要總對他們使臉色
內向性格的孩子看到大人的臉色不對就會感到害怕,感覺是要受到批評。如果這個時候再用憤怒的語氣對待,他們就不會說話,把自己封閉起來。
2、多表揚和肯定他們
孩子都喜歡自己的行為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讚揚,性格內向的孩子尤其需要。與性格外向的孩子不同,他們需要的表揚應該是溫和的,不是大張旗鼓的,他們的臉皮薄,比較害羞。
3、鼓勵他們多表達自我、樂於表達自我
溝通是人與人交往最好的方式,內向性格的孩子的表達能力不差,但不像外向性格的孩子爭著說話,他們比較被動,寧願做聽眾。家長需要察言觀色,給他們安全感,多加引導,那麼他們也是樂於表達的。
4、不要催促他們做決定
內向性格的孩子屬於被動型的,不論是行為還是情緒的反應都會慢半拍,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家長們不要催促他過快做決定,他們需要時間想清楚,有充分的理由說服他才能做下決定,一味的催促他們也不會配合。
5、父母要粗線條一點
內向性格的孩子都喜歡追求完美,事事都要求細致認真。如果太過於注重細節就會忽略大局,這個時候家長們就不要過於較真,粗線條一些,使他們變得更加大氣,盡量別給他們鑽牛角尖的機會,以免他們更加敏感細膩、更加較真。
6、不要叫孩子膽小鬼
性格內向的孩子原本就是臉皮比較薄,遇事容易害羞和發窘,父母就不要再叫他膽小鬼,這無疑是給他貼上害羞的標簽,應該以鼓勵為主,多為他敞開大門。
7、不要期望孩子受到眾人捧
內向的孩子需要的不是成百上千人的掌聲,他們需要的是幾個真正的朋友懂得欣賞便足以。因此,父母不要強迫孩子成為眾星。
最後,我想說的是:
不爭、不搶,不是畏懼、退縮,而是一種淡定、一種自信。
所以,別逼自己的孩子了,我們要做的就是照顧好她,尊重他的性格,讓孩子自信的活出他自己想成為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