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親子

新手爸媽想知道你的寶寶有沒有吃飽?那你們一定要學會「這三招」超好用!從此不用再擔心寶寶沒吃飽了~

 

第一招:讀一讀寶寶的表情

寶寶天生就是個表情大師,雖然話不多,但是一皺眉、一扭頭、一閉眼、一吸奶、一哭一笑,都是別有深意呀。

對於 0~5 個月的寶寶來說,媽媽可以留心,看看寶寶有沒有出現吸吮手拳頭、搖頭、張嘴等表現,這很有可能是寶寶餓了想要吃東西的表現。媽媽可以嚐試給寶寶喂奶。

對於饑餓的寶寶,Ta 會吸兩三次奶後吞咽一次奶,同時媽媽可以聽到寶寶清楚的吞咽聲,有時甚至寶寶吸一次就咽一次,這時候寶寶的吸吮慢而有力,奶水甚至還會從寶寶的口角溢出來,就證明媽媽奶水充足,也驗證了剛才的想法:寶寶真的是餓了。

接著寶寶會吸個四五分鍾,吃得大半飽,媽媽也可以感覺到 Ta 的吸奶力量慢慢減少。再過五六分鍾,寶寶就會停下來,頭轉開吐出奶頭,有的開始分心或注意周圍的事物,有的含著奶頭就滿足的睡著了。一次完整的母乳喂養就結束了。

如果碰到寶寶一直哭鬧,媽媽也不清楚寶寶是不是餓了,可以先試著給 Ta 喂奶。可能這時候,寶寶吃奶會吸上四五次才吞咽一次,有時超過 30 分鍾還含著乳頭不放,甚至還有的寶寶在喂完之後,Ta 的小嘴還不停得尋覓奶頭,或是把手放在嘴邊。這些情況都有可能表示寶寶沒吃飽。

另外,媽媽要留心寶寶的睡眠情況。如果寶寶每次哺乳後哭鬧不能安靜入睡,或者睡眠時間少於 1 小時(剛出生的寶寶除外),這也是寶寶沒吃飽的表現。

媽媽與寶寶的默契在一次次喂奶中建立。如果碰到媽媽一聽寶寶哭,就知道要喂奶了,不要驚奇哦,這可是寶寶獨特的語言,只有媽媽能聽懂。

第二招:看一看寶寶二便

寶寶的尿布可以提供 Ta 是否吃飽的線索。第一個月,當奶量滿足寶寶需要後,寶寶每天 6~7 次小便,3~4 次大便(經常在每次吃完奶後就會拉一點)。

所以,剛出生的寶寶,給我們的印象就是頭小豬豬,吃了拉,拉完睡,醒來的時間很短。的確,正常情況下,寶寶會處於睡眠-饑餓-覺醒-哭鬧-哺乳-睡眠的循環狀態。慢慢的,隨著寶寶的長大,大便次數會減少,醒來的時間也會延長。

一般情況下,寶寶的大便剛開始是墨綠色,慢慢得變成淡黃色,質地柔軟。如果寶寶的大便呈現綠色,有大量粘液,或者每天小便少於 6 次,很有可能寶寶沒吃飽。

第三招:稱寶寶的體重

寶寶是否得到足夠的母乳的最準確的方法是稱體重。一般 6 個月以內的寶寶,每個月平均體重增長 600 克左右。

一般,寶寶出生後第一周會出現生理性體重減少,減少最多達 10%,就是說對一個出生體重在 3kg 的足月(滿 37 周)寶寶來說,大約減少 300 克,但是接著就會慢慢穩定地增長。滿 2 周時,嬰兒會恢複到出生時的體重。

媽媽在寶寶每次體格檢查時,多留心寶寶體重增長。嬰兒1-3個月內應每月約增長 0.97kg,每天約 32.3g 的體重;3~6 個月應每月約增長 0.57 kg,每天約 19g 的體重。

條件允許的話,媽媽們可以每天在育兒APP如親寶寶,記錄寶寶的生長發育相關指標,比如體重、身高和頭圍,參照WHO的兒童生長曲線上,就可以判斷寶寶的生長是否正常。

所以,只要寶寶生長發育正常,說明媽媽的奶水充足;但如果體重每月增長少於 500 克,尤其是新生兒體重增長低於 600 克,很可能奶量不夠,寶寶沒吃飽。

還有一些坑,母乳喂養的媽媽謹防掉下:

不能以寶寶吃奶時間的長短來判斷他是否吃飽,因為有的寶寶在吸空乳汁後,還會繼續吸吮10分鍾甚至更長時間,還有的寶寶只是喜歡吸著玩。

不要以寶寶哭鬧來準確判斷他是否餓了,他常會因其他原因啼哭。

有一種餓是你媽覺得你餓,新手爸爸媽媽們,如果寶寶吃得好,拉得好,體重增長正常的話,就不要太擔心了。

Reference:親子天地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