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親子

爸媽常說孩子很難管教,但其實是爸媽不懂「孩子的這個」所以才會難管教!

設想一下這樣一個場景:你的孩子因為手里的玩具被別人搶走哭了。孩子很生氣,爸爸媽媽試圖安慰孩子:“別傷心了,你還有其他很多的玩具,我們玩別的玩具吧!”

孩子不依不饒。爸爸媽媽開始失去耐心:“你怎麼這樣?你有那麼多玩具,手里的玩具給別人玩一下又怎麼了?你難道就不能學會分享一下嗎?”

類似這樣的場景有很多。哭、發脾氣、委屈、受傷這些在孩子眼里的大事在父母的眼里一文不值。很多家長喜歡用“孩子總是給我找麻煩”來形容孩子面對不同情緒時的反應。

笑和哭都是孩子情緒的表達方式

於是在很多孩子的認識中:他們的父母隻允許他們笑,隻允許他們安靜,隻允許他們平靜的說話,不允許他們哭、鬧、委屈、傷心、不開心……

很多父母除了怕孩子給他們找麻煩之外,更重要的是希望孩子一直幸福快樂,見不得孩子受到一點委屈和困難及苦難,特別是見不得孩子流眼淚。

我要說:隻允許孩子笑,不允許孩子哭和無理取鬧的家長是真的無理取鬧。在生活中我們的孩子需要學會各種情感的正確表達。感覺到不開心並不意味著你的孩子可以去打別的孩子(或者父母/老人),感覺到悲傷並不是要絕食或者做一些過激性的行為……

也就是說,我們的孩子首先需要了解除了開心之外的各種情緒,然後要學會在有各種情緒時他們最正確的表現方式是什麼,也只有當孩子學會不同的情緒有不同的表現方式時,他們才能做到真正的健康和快樂。

把我們自己假設為孩子。

在你委屈的時候請大笑。

在你受傷時請微笑。

在你最心愛的物品被損壞時請保持露出八顆牙齒的微笑。

在你被別人無緣無故暴打一頓時,請笑著蹦起來。

……

哭沒有什麼了不起,孩子要有這樣的學習過程

你能做到嗎?任何一個成人可能都無法做到這樣的表現形式,你又為何要去要求你的孩子這樣的“言不由衷”呢?

怎麼做才是相對客觀的呢?

1.允許孩子有各種各樣複雜的情感和情緒表達。

2.不要訓斥、諷刺、嘲笑、壓迫孩子從他們從某種複雜的情緒中立刻轉變。

3.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真心的理解他們的各種情緒(父母說:我感覺到你的不開心、委屈……)

4.教會孩子各種複雜情緒下,孩子的感覺和他們行動之間的區別。

當孩有了對不同情緒的感受和學習之後,最終他們就能夠真正的學會去解決各種問題,直到他們遇到各種問題之後都能平靜下來。

學會處理各種情緒,孩子才能解決一切矛盾

所以,隻允許孩子笑的爸爸媽媽是可怕的,我們應該感受到孩子的感受、認真的對待孩子的感受、幫助他們學會如何有效的處理各種感受,未來孩子遇到一切(矛盾、衝突)就能夠在友好的氛圍中解決一切。

這才是你們想要的對不對?

Reference:親子天地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