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健康

都是因為溼氣太重,體內濕氣拔罐才會拔出水泡,快用這個方法徹底除溼吧!

小時候聽家鄉的一些老中醫說,拔罐可以在治療瘡瘍膿腫時、肺癆、風溼等疾病。那時候不太信,就看父母偶爾難受的時候,拔火罐,背上一塊快的紫色印子,很嚇人。

尤其是有的時候媽媽說胃裡有寒氣,還用烤一下的刀片劃個口,再拔火罐。拔完既有血珠,還有水泡,看著別提多嚇人了。

拔罐後面板經常會出現水泡,這是為什麼呢?

中醫中的拔罐是通過一種體外的物理方式將體內毒素逼出體外的過程,拔罐出水泡的實質就是面板皮下“充水”,體內的痰、飲、水、溼等病理產物以及水分在負壓的作用下透過皮下組織,進入並停留在面板中,這樣就形成了水泡。

拔罐後有時局部面板除了出現出血點、瘀血等現象之外,有些患者會出現水泡,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1、患者體內風寒溼溼毒較盛,以溼氣最為突出。起泡也是一種邪氣外出的表現。有時會在罐壁上出現小水滴,也是溼邪的表現。

 

2、留罐時間有點長。也因人而異,有人留罐20-30分鐘也不會有起泡的現象。也有人5-10分鐘就會起泡。

3、部位的差異。總的規律是背部、兩脅、臀部容易起泡。

水泡的大小和數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應了機體內痰飲水溼的情況。水泡比較明顯,數量較多,色白,周圍面板溫度不高則為寒溼證;

水泡不太明顯,數量較少,色微黃,或者渾濁,周圍面板溫度較高則為溼熱證。

溼氣都有哪些危害呢?

1、肥胖、浮腫

溼氣入皮下,會影響面板細胞的新陳代謝,降低脂肪燃燒效率,從而導致肥胖。

過多的溼氣滯留在體內,加重脾運化水溼的負擔,就像馬車超載一樣,有時甚至會影響腎的利尿功能,嚴重的可繼發全身浮腫。

2、傷害關節

溼氣進入關節,與“寒”相遇,會形成寒溼,是引發炎症,導致關節疼痛的重要原因。

3、影響排洩

溼氣過重,會造成“溼氣黏腸”,大便次數增多,且有拉不乾淨的感覺。

 

4、婦科病

《傅青主女科》雲:“夫帶下者俱是溼症。”內外溼氣結合,會導致帶下量多,甚至出現黃、赤、黑等異樣顏色的帶下液體。

雖然拔罐是祛溼的一種不錯的方法,也要因人而異。體質虛弱者、面板易過敏者或體表有潰瘍者、情緒煩躁不安者、重度失血者、女性月經期以及孕婦等均不宜拔罐。

如何最簡單的祛溼呢?

現在野外一些隨處可見的小野菜,其實就是祛溼的良藥。比如蒲公英,自己採挖點,都不用花錢,泡水喝就能祛溼。

蒲公英

蒲公英有很重要的藥食兩用價值,對祛溼也有突出的作用。《本草綱目》中說:“蒲公英解食毒,散滯氣,化熱毒,消惡腫、結核。”蒲公英的主要功效為瀉火除溼,可以改善溼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溼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

除了蒲公英之外,還有荷葉,也是非常好的祛溼的植物。

荷葉

荷葉作為藥用,主要是取其芳香化溼和淡滲利溼的功效。它本身帶有的清香能夠幫助食物的轉化,荷葉的甘淡能夠幫助人體把體內多餘的溼氣排出體外。

 

體內有溼氣的朋友,可以用蒲公英荷葉茶,配方:玫瑰花瓣0.5g,蒲公英根1.5g,荷葉2g,做成蒲公英荷葉茶包,每日代茶飲。

加入玫瑰花,不到2毛錢,玫瑰花作為溫性藥,可以暖胃、消炎、改善痛經。

除此之外,想要一分錢不花的去溼氣,可以用蒲公英+馬齒莧煮水喝。

古代中醫藥典中記載:馬齒莧性寒,味酸,無毒,入肝、脾、大腸三經,有疏肝理氣,健脾養胃,潤腸解毒、消腫之功效。

馬齒莧

現在正值春季,是人體肝和脾當令的時候,吃一些馬齒莧,能夠起到降肝火、清胃火的作用,民間也經常用馬齒莧來治療拉肚子、痢疾等腸胃炎症。

注意:馬齒莧可以促使孕婦流產,因為馬齒莧是種寒性的藥物,有滑胎的作用。因此孕婦不能夠使用。

除了食療之外,體內溼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溼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溼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遊泳、瑜伽、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迴圈,增加水分代謝。

Reference:健康生活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