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您可能聽說過呂不韋因經商而當到了宰相,您也聽過馬雲因「阿里巴巴」而成為數一數二的富翁,那您知道這些中國商人會成功的秘密是.......

複雜的經商之道,這十句話就道盡一切!中國人經商的歷史源遠流長,其商業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長的商業活動中,逐漸培育出中國商人「秘而不宣」的經營謀略,歸納起來為「經商十訣」,而這些也同樣適用於當代的地產商人甚至是所有的經商者。

 ▲古代中國商人相互交流的模樣。

一、知地取勝,擇地生財(覺得這個地點好就下手吧!)

《史記·貨殖列傳》中所載,秦國滅了趙國以后,實行了移民政策,當時許多人賄賂官吏,不願搬遷,要求留在原地,惟獨富商卓氏要求遷往較遠的「紋山之下」,他看中那裡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民風淳厚,居民熱衷于買賣,商業易於發展, 幾年後,卓氏成了遠近聞名的世富。

二、時賤而買,時貴而賣(下好離手有一套!)
 
當時古代中國注重農耕,而他白圭卻樂於觀時而變。
糧食豐收時他買進穀物,賣出絲漆,待蠶絲上市時他就大量收購蠶絲,售出糧食。
 他曾說:「我做買賣,就像伊尹和姜太公那樣有計謀,如孫臏和吳起那樣善於判斷,還能像商鞅變法那樣說到做到!」

 「有些人的智慧不能隨機應變,其勇敢不能當機立斷,其仁愛不能恰當地取捨,其倔強不能堅持原則,這些人我是不會教他致富的方法。」這段話充分闡述他對賤買貴賣時機的掌握。
 
三、見端知未,預測生財(看見眼前,而去找財路)

 據《夷堅志》記載,宋朝年間,有一次臨安城失火「殃及魚池」,一位裴氏商人的店鋪也隨之起火,但他並沒有去救火,而是帶上銀兩,網羅人力出城採購一些建築材料。

 火災過後,臨安城居乎成廢墟一片,市場上建房材料嚴重缺貨,此時,裴氏商人趨機大發其財,賺的錢數十倍於店鋪所值之錢,同時也滿足了市場和百姓的需要。敏銳的觀察力和準確的判斷力,是經商者財富永不乾涸的源泉,也是經商者必備的能力之一。
 
 四、薄利多銷,無敢居貴(若是貨的品質不好,就便宜賣吧!)
 
司馬遷說過,「貪買三元,廉買五元」,就是說貪圖重利的商人只能獲利30%,而薄利多銷的商人卻可獲利50%。

漢高祖劉邦的謀士張良,早年從師黃石公時,白天給人賣剪刀,晚上回來讀書。後來他覺得讀書時間不夠用,就把剪刀分成上、中、下三等,上等的價錢不變,中等在原價的基礎上少一文錢,下等的少兩文錢。

結果,只用了半天的時間,賣出剪刀的數量比平日多了兩倍,賺得錢比往日多了一倍,讀書的時間也比往日多了!
 所以民間有句諺語:「張良賣剪刀——貴賤一樣貨。」

五、雕紅刻翠,留連顧客(裝潢漂亮,品質要好)

《燕京雜記》中載,「京師市店,素講局面,雕紅刻翠,錦窗繡戶。」
 有的店鋪招牌高懸,入夜家的門口,點起了五光十色的錦紗燈籠,把街面照得如同白晝。有的店鋪擺掛商品宣傳字畫,張掛名人書畫,附庸風雅。以此來升華店鋪的品味與提高顧客的回頭率。
 
還有些茶館、飯館、酒店中,特意安排有樂器演奏和評書為客人助興。經營者們深深懂得豪華的裝飾,反映一個店鋪的實力,同時也能迎合達官巨賈、貴婦名媛「以求高雅」的消費心理,在服務上進門笑臉相迎,出門點頭送行,使眾多顧客「如坐春風」,從而流連忘返、百顧不厭。
 
六、以義為利,趨義避財(做生意請正當合法)

清朝年間,有一商人名舒遵剛,精榷算,善權衡。平常喜歡讀《四書》、《五經》,把書中的義理運用於經商之中,他曾說:「錢,泉也,如流泉然」。
 
他還說:「對人言,生財有大道,以義為利,不以利為利?國且如此,況身家乎。」
 子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以義取利,德興財昌,舍義取利,喪失了「義」也得不到「利」,為商者應深以誡之。
 如果一個經營者有長期的理性和智慧,他必不會用惡劣、卑鄙之手段去獲利;用惡劣的手段去做任何生意,最終將會失去已獲的利潤。
 
七、長袖善舞,多錢善賈(人際關係很重要,還有商品品質要善加保存)
 
《韓非子·五蠢》中說,「鄙諺曰:『長袖善舞,多錢善賈』,此言多資之易為工也。」這裡強調了一個「善」字。資金不足,必須善於使用,使用的目的也是獲利。
 
惟有資金與商品流通不息,才能使利潤滾滾而來。對待商品要做到「務完物」,即貯藏的貨物要完好,不好的貨就不要留。
處理資金要做到「無息幣」,即指貨幣不能滯壓,貨幣欲其行如流水」,貨幣和商品流通了,買賣就活了。
 
 八、奇計勝兵,奇謀生財(運用創意做生意)

兵家常說,「將三軍無奇兵,未可與人爭利」,「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中說,「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勝。」
 
清代山西太谷縣一個曹氏商人,有一年看到高梁長得莖高穗大,十分茂盛,但他覺得有些異樣,隨手折斷幾根一看,發現莖內皆生害蟲。
 
於是,他連夜安排大量收購高梁。當時一般人認為豐收在望,便庫存高梁大量出手。結果高梁成熟之際多被害蟲咬死,高梁欠收,而曹氏商人卻奇計獲利。
 
九、居安思危,處盈慮方(在安逸的狀態還是要保持敏感)

 古人關於經商理財的記載中還有:「生意要勤快,切勿懶惰,懶惰則百事廢;用度要節儉,切勿奢華,奢華則錢財竭。」由此可見,經商者居安思危,勤儉為尚,少一些安樂,多一份憂患,將使經商者進入佳境。
 
十、擇人任勢,用人以誠(用人要選,而且當老闆要對員工誠實)

 蘇州這個店鋪林立之地,孫春陽的雜貨房生意竟然能興盛二百多年,其成功之奧秘當得益于用人以誠,店規之嚴。可見「誠信為本」,是中國人經商的傳統美德。
 
 其實這些道理用到現在還是很實用的!做為一個商人,若是不夠誠信、對市場的掌握度不夠,而且貨物也沒有保存好,怎麼能賺大錢呢?就算賺了大錢,但對他人撒謊,最後還不是坐牢去了!老祖宗的經驗要好好學起來呀!覺得不錯請分享。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