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新奇
漁民竟意外捕到這隻「超恐怖海怪」!牠張大嘴巴的樣子真是太嚇人了!沒想到漁民最後竟選擇將牠這樣「處置」!讓我都傻眼了!

澳大利亞一艘拖網漁船上的漁民意外地在澳東南端的巴斯海峽捕獲一條6.3米長、3.5噸重的象鯊(baskingshark),這給了科學家一個研究此類罕見鯊魚的難得機會。
報道稱,漁民已把這條象鯊捐給南部城市墨爾本的維多利亞博物館。科學家將會分析其組織樣本、胃容物、脊椎等,研究它們的基因特徵、飲食習慣和生命史。
據悉,象鯊為體型僅小於鯨鯊的世界第二大魚類,最大可長至約12米。由於象鯊不需要浮出水面呼吸空氣,因此,人類很少發現它們的蹤跡,對它們所知甚少。
象鯊詳細介紹:
象鯊(學名:Cetorhinusmaximus)是象鯊科及象鯊屬中唯一的一個物種。它是繼鯨鯊以下世界上第二大的魚類。象鯊分布在全世界的溫帶海洋。它們遊動緩慢,一般都沒有危害及依靠浮遊生物為餌料的。它們經常遷移,會季節性的出現在某些地區。[1]就像其他的大型鯊魚,象鯊正面臨滅絕的危險,原因是其低繁殖及過份捕撈,以供應世界各地對魚翅、魚肉及器官的需求。
象鯊是已知最大的鯊魚之一,僅次於鯨鯊。長度6.7-8.8米,重量6000公斤左右。最大的象鯊標本是於1851年被纏在加拿大芬迪灣的鯡魚網中,它的總長度達12.27米,重19噸。
象鯊有一個像巨穴般的顎(達1米闊,在攝食時會保持張開)、較長及明顯的鰓裂(差不多環繞整個頭部,且有更完善的鰓耙)、眼睛較細及平均腰圍較幼。象鯊的牙齒少很多及呈鉤狀,約只有5-6毫米。象鯊只有上顎的首3-4列及下顎的6-7列牙齒是有功用的。
象鯊的尾柄有很多龍骨,皮膚布滿盾鱗及一層黏液,鼻端很尖及尾鰭呈半月形。體型較大的象鯊可以拍動背鰭。
象鯊身體呈很多不同的顏色,一般背部都是深褐色至深藍或黑色,腹部則呈暗白色。
很多時在它們身上都會發現有傷痕,可能是受八目鰻或雪茄鮫的襲擊。象鯊的肝髒,占體重的25%及差不多整個腹腔的長度,相信在它們控製浮沉及長期儲存能量中有重要的作用。雌性的象鯊只有右邊的卵巢是仍有效用的,這是在鯊魚中特有的特徵。
象鯊一般是雌雄分開成群活動,一群只有3至4條,但也有報導見到多達成100隻的群體。
它們群體活動相信是根據視覺的,縱然它們的眼睛很小但卻是發展完好的,已知它們是透過視覺來觀察可能是誤認為同種的船隻。雌性是在淺水區域分娩的。
只有很少捕獵象鯊的獵食者,已知的有殺人鯨及虎鯊會獵食象鯊。八目鰻亦經常被象鯊所吸引,縱然它們未必能割開象鯊的厚皮。
雖然象鯊很大及緩慢,但它們仍然可以躍出水面。它們這種動作可能是為了驅逐寄生動物或共生物。不過對象鯊躍動仍有質疑,因為它們最高的速度每小時就只有4裏,且在受到魚叉的攻擊亦未有這樣的行為。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