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政治

殘疾孝子與80歲癱瘓母親相依為命20年,靠撿破爛維持生活,今欲給老母蓋房圓夢

"百善孝為先 ",孝是傳統美德的重要元素。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經出現會意字"孝",上邊像是戴發傴僂的老人,下邊像是孩子攙扶著,表示兒女扶持和照顧父老之意。

對父母好,善待父母就是孝。隨著經濟的發展、個體家庭的形成,"孝"的觀念經歷了一個逐漸形成、發展和豐富的過程,我們也經常能看到許多頌揚孝德的感人故事。

48歲的戎玉東是安徽阜南縣柴集鎮農民,在年輕時因病導致腰部殘疾,從此失去勞動能力。戎玉東兄弟三人,他的兩個哥哥,一個生病在家,一個走失多年沒有音訊。

照顧癱瘓在床老母親的活就有身患殘疾的戎玉東承擔了下來,這一照顧就是20年。在這二十年裡,戎玉東利用自身所能,幹點雜貨,撿破爛維持著母子的生活。生活雖然艱苦,但戎玉東沒有讓老母親餓一頓飯,身上長一個褥瘡。如今唯一面臨的就是為一直借住在外的母親蓋個房。

外出賣破爛回來的戎玉東,花了5塊錢買回一袋母親喜歡吃的水餃,做熟後將水餃端到母親面前,然後吹涼給喂到母親嘴裡。「有我一口吃的就有我媽一口吃的,媽一輩子拉扯我們幾個不容易,我不能丟下她不管。」戎玉東喂完母親把剩下的餃子留在晚上吃,自己啃了幾口幹饃。

戎玉東的父親,曾參加抗美援朝的老兵戎炳思去世後,他便和母親相依為命。「家裡之前的生活來源主要是依靠父親的補貼,父親去後,因為沒了勞動力,家裡承包的土地也只好轉租給了別人。」戎玉東說,在父親去世的第二年,母親王秀英突發不適,雖然救了過來,但是從此生活不能自理。

由於腰部疾病,戎玉東不能從事一些重體力勞動。為了贍養母親,戎玉東就推著三輪車走出家門,靠四處撿些破爛換錢,買些生活用品維持母子生活。「現在靠雙手掙點錢能解決吃喝,但我們這樣一直借住在外面也不是事啊。這房子是我二哥結婚時蓋的,幾年前,因為受到刺激,精神出現問題後就一直沒有回家過。」戎玉東說,自從兩年前他和母親住的房屋倒塌後,便搬到二哥的家裡借住。

為了早日圓母親的住在自己屋裡的願望,戎玉東每天外出撿破爛回來後,顧不上多休息,就要騎著三輪車到鄰鄉一個收購站去賣。」收購站離我家大約有5公里的路程,來回一趟就要一個多小時。」戎玉東說,收購站的老闆知道他家的情況後,對他也很關照。圖為賣出的廢品稱重他都會一筆筆做好登記。

每次稱重之後,是戎玉東最為期待的時刻,站在一旁靜靜等待老闆結算的結果。

「撿來的都是別人家扔了的東西,一般都不值什麼錢,別看每次推來的是滿滿三輪車的貨,其實每次換成錢也都只有十幾二十塊錢。」戎玉東說。圖為戎玉東推著一車的廢品才賣了了16塊錢。

戎玉東說,因為自己不會做飯,加上母親年齡大了,所以這些年來,他都是從集市上買些母親喜歡吃的餃子、麵條之類的麵食,做給母親吃。圖為幹活回來的戎玉東給老母親做飯。

「母親王秀英今年已經81歲了,在她的思想認識中,這屋已經不是她的了,自己住在裡面心裡感覺不踏實。」戎玉東說,幾年來,他也一直想著在以前倒塌的地方,重新建兩間屬於自己的屋,這樣母親住著心裡會敞亮些。

孝順不是說,你給他買了很多好吃的,給了他很多錢,一年半載的見不上一面;孝順不是說,我是為了你好,才讓你住高檔的敬老院;孝順不是說,你訓斥他這樣做不對,你現在真糊塗了。真正的孝順是,有空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圖你很多,只圖一家人團團圓圓。

真正的孝順是,讓他自己覺得開心,哪怕住在破舊的老房子裡,他舒心就好。真正的孝順是,他有做的不對的地方,耐心的給他講解,就像小時候他對我們那樣耐溫和。小時候父母寬容我們的任性,現在我們也理解她們的小脾氣,好好對待他們吧!

Reference: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