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兩性

飯桌上的暴力,讓千萬孩子都深受其害:每個父母都做過1件事

有一次,我在孩子班級群里,看見老師和一個家長的對話。

老師說,孩子今天在學校又怎樣怎樣淘氣了,讓媽媽在家多教育一下。

孩子家長看了挺生氣的,還發了語音出來:

「我天天都在教育他,怎麼還是這麼不聽話!老師你放心,等下吃飯我一定好好說說他。」

這種話我不止聽一個家長說過,包括身邊很多父母,都會選擇將教訓孩子的話放到餐桌上說。

因為很多父母平時都忙著上班,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比較少,於是吃飯時間就變成了家教現場,一頓飯吃得火藥味極濃。

沒有哪個孩子喜歡在吃飯的時候挨罵。

而且父母的責怪和訓教不僅會對他們的身體造成傷害,心理上也會留下陰影。

吃飯就吃飯,不要總是教訓孩子
有很多成年人在畢業工作之後,對於回家和父母吃飯這件事還是會有牴觸心理。

因為每一次自己飢腸轆轆上桌,準備安安靜靜吃頓飯時,耳邊總是環繞著父母的念叨聲,越吃越沒胃口。

連大人都受不住的餐桌說教,更何況是孩子呢?

吃飯本來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但是爸爸媽媽總是要挑毛病,當著全家人的面來數落自己,他們的自尊心會受挫,覺得爸爸媽媽很討厭。

很多孩子還會出現被訓到邊吃邊哭的情況,帶著負面的情緒吃飯,從而就會影響到孩子的腸胃,導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等問題。

孩子的性格取決於家庭氛圍,而家庭氛圍到底好不好,在飯桌上就能看出來。

如果吃飯環節變成了批鬥大會,壓抑的氛圍就會慢慢影響孩子的心理和性格養成,叛逆情緒也隨之出現。

所以說,父母在該吃飯的時候就該專注吃飯,不要總想著教訓孩子。

或許你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但是對孩子來說,卻是實實在在的打擊。

父母在飯桌上應該是什麼樣子?
(1)在飯桌上讓孩子分享表達

吃飯和睡覺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輕鬆的狀態,特別是孩子們。

仔細觀察會發現,孩子們都喜歡在吃飯的時候跟父母傾訴,比如在學校里遇到的開心難過的事情,說一些自己的感受。

這種時候,建議父母多去參與孩子的分享,鼓勵他們多多表達自己,讓孩子感受到被重視和關心。這對孩子建立自信心來說會有很大的幫助。

如果孩子內向不愛說話,父母可以先挑起話頭,說一些有趣好玩的事情,讓餐桌氛圍不至於那麼冷清。

(2)矯正孩子的餐桌禮儀

俗話說,吃品見人品,餐桌見三觀。

雖然飯桌只是方寸之地,但卻最容易暴露人真實的一面。

好習慣都是從小開始一點一滴進行培養的,真正有遠見的父母,應當從小就教會孩子好好吃飯,做個有教養的人。

在吃飯的時候,父母可以培養孩子一些生活技能,像幫媽媽擺放碗筷、自己盛飯夾菜,飯後收拾餐桌等。

還可以觀察孩子的餐桌禮儀有沒有錯誤,並及時矯正,比如桌面整潔、挑菜翻菜的壞習慣、喜歡亂跑亂叫等。

餐桌不是會議桌,不應當成為父母批鬥孩子的主場。

我們沒必要在吃飯時間去批評責罵孩子,反而可以用充分利用這個機會,增進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等到感情也處好了,父母再去給孩子提意見和建議,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Reference: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