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社會

諸葛亮出山後的第一計,劉備不從,因此丟了天下!

大家好,我是有錢人這麼想小編Sophia!今天要來說說關於「諸葛亮出山後的第一計,劉備不從,因此丟了天下!」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諸葛亮出山時,獻與劉備的草蘆對(通稱「隆中對」),一千八百年來眾說紛紜,多少千古名士、軍政大家對此都有過精闢論述。贊之者多認為劉備半生苦戰,促居一縣,得此戰略規劃后,騰躍高飛開三國鼎立局面,可稱天古名局。貶之者則不免將蜀漢建國時期的幾次重大失敗,之後的北伐不成,皆歸罪於隆中對本身的「片面」和「缺陷」。

 

【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脩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諸葛亮《隆中對》

然則,劉備果真是對諸葛亮從出山伊始便言聽計從,之後亦步亦趨按隆中對的規劃去執行的么?諸葛亮當真要為蜀漢政權最終不能一統天下而負責么?在此特詳加解析:

諸葛亮在隆中對說得明白,這是一個先取代/攻滅劉表,全據荊州,然後兼并劉璋和張魯,「跨有荊、益,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孫權」,然後「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的大策劃。

之後才是大家熟知的「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

在整個計劃中,荊州、益州包括漢中要全部據有,「夷越」也就是交州地區、揚州的山越地區、西羌諸戎也要成為附庸。

在這種劉備軍稱霸整個南中國、和曹操南北對峙的前提下,僻居江東一隅的孫權就只能居於反曹同盟的從屬地位、任憑擺布了。

若按諸葛亮在草蘆中設想的這種理想狀況,在曹魏集團內部紛爭「天下有變」之時,兩路大軍揮軍北伐完全可行,孫權即使想要反水也是有心無力。

而要實現這個戰略計劃的第一步大前提,本就是要劉備全取這個「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殆天所以資將軍」的荊州。其實也可說正是劉備此刻的心聲了。

劉備從201年被曹操擊破於汝南,率部投奔劉表,在新野、樊城一帶屯兵整整七年,難道當真是坐視宿敵曹操一步步兼并整個北方,而自己只是無所事事混日子么?

非也,他正是一步步邀買當地士人之心,為取劉表而代之,這是光明正大的陽謀。徐庶、孔明、伊籍等荊州當地士子,棄劉表而歸心於劉備,正是其這段時間努力的成果。

劉表雖然心知肚明,但因為需要戰力強勁的劉備來幫他擋住曹操南下兵鋒,代替之前張綉軍的作用;

另一方面,也同樣需要劉備這個身負天下之望的反曹明星作為客將,平衡蒯、蔡等荊州當地士族勢力,因此也是聽之任之,對劉備既限制,亦利用,對同為漢室宗親傑出人物的劉備,更有相當程度的惺惺相惜。

豫州牧、左將軍劉備

所以將此時劉備貶低為「縣長」,其實也不免偏頗。其屯兵地不止是新野小縣,后更移駐於和荊州治所僅一水之隔的戰略要地樊城,又在博望坡大敗曹軍名將夏侯惇和于禁。以聲望、實力綜合而論,即令在孔明出山之前,劉備也可算是荊州地面當之無愧的前三號人物,蔡瑁之流地頭蛇還真未必比得了。

若說此時鎮南將軍成武侯劉表是荊州省的省長,那名位並不低於他的左將軍宜城亭侯豫州牧劉備,至少也得是個常務副省長。

其實州牧不是諸侯王,從來沒有父死子繼的法理。劉表作為漢朝政府官員,他的子孫原本就沒有私相授受、直接繼承荊州的合法性。

所以他一病不起后,會效仿陶謙請劉備領荊州,或許可認為試探,但也不乏真心。亂世中沒有足夠能力的稚子,強要執掌大權,亦如小兒持萬金於鬧市,是自取滅門的愚行,為智者所不取。

【《英雄記》:表病,上備領荊州刺史。

《魏書》:表病篤,託國於備,顧謂曰:「我兒不才,而諸將並零落,我死之後,卿便攝荊州。」】

而劉琮蔡瑁們不及知會劉備,便遣使請降曹操,等於是直接將劉備這個反曹明星當做投名狀賣了,所以襄陽城下,劉備怒斥劉琮不義,劉琮惶愧不敢應答,而其左右及荊州士民百姓多歸心劉備,眾至十餘萬。

就在此刻,諸葛亮果斷提出了火併劉琮,奪取襄陽、入據荊州的建議,也是實踐隆中對計劃的第一步。

此舉在操作上是可行的,諸葛亮在荊州士人圈有一個龐大的關係網和朋友圈,和劉備強強聯手,能發揮的作用是空前的。

此舉要承擔的道德風險也是很小的,畢竟前有劉表生前遺命,又有在荊州數年經營,當地士民歸心,而劉琮甚至連據有荊州的合法名義都沒有,州牧之位是朝廷要職,豈得父子私授?

是以此舉是以大義討伐不義,於劉表私交或許有負,於天下士人風評可謂無愧。

可惜的是,劉備卻遲疑了,沒有聽從諸葛亮,否決攻襄陽建議,企圖南下入據江陵以抗曹。卻又不捨得丟棄罈罈罐罐,一路擁眾緩行,中途被曹純虎豹騎趕上輕易打垮。

當陽一場慘敗,隨行十餘萬士民損失殆盡,兩個女兒被捉,從此生死不知。阿斗母子也幸虧趙雲保護才撿回一命,連重要謀主之一徐庶,也因為此戰中老母被擒而北上投曹。

無論如何粉飾劉備的「愛民」,都不能不說他這舉作為一個軍事集團首腦而言,是極不合格的,亦對自己、屬下、家人的極不負責。

誠然,若自取荊州,風險是必須要直接承受隨之即來的曹操直接打擊,也未必能得到如赤壁時一般、孫權的全力支援,可說是個風險與機遇並存的激進方案;

但哪怕襄陽江陵兩座堅城苦戰失陷,比之史實中當陽慘敗的後果,又算得什麼呢?

誠然,從來就沒有百分之百成功的計策,襄陽當然也未必一定守住。可如果背靠堅城都沒有抵抗曹操的信心,明知後面有曹軍追兵,帶著一大堆罈罈罐罐緩步遊行,最後落得生死只在一線,難道反而更高明?

何況劉備自己的選擇,是不打襄陽,打江陵,則他一樣認為背靠堅城抗曹才是上策,而絕不是一味逃跑避戰,只為這樣更容易逃脫。只是對虎豹騎的推進速度太低估了。

當陽大敗后,荊州高門名士如蔡氏、蒯氏、王粲、韓嵩等,重要將領如蔡瑁、文聘等,足以對抗江東孫氏的幾萬水軍,襄陽和江陵的多年積蓄物藏,則都盡數成為曹操囊中之物。

孫權殺黃祖后,江夏郡江南部就已經落到東吳手裡;劉備既敗,劉琦占的江北部也根本守不住,只能和劉備一起往孫權領地逃跑,淪為寄人籬下的客軍。

曹操大軍壓境,傳書威逼孫權,他本人和曹軍諸謀士(除程昱外),都認為孫權必殺劉備來投,一如公孫康殺二袁一樣。

會稽太守、討虜將軍孫權

 

此時江東從首席大臣張昭起一片歸附中樞之聲,如果孫權聽從他們意見投曹,那劉備的人頭就是最好的投名狀。劉備在荊州辛辛苦苦經營七年,又重新落到命懸一線、生殺由人的地步,正是不納諸葛亮之言導致的惡果,代價不可謂不慘重。

此時劉備都一度打算收殘兵南下廣西,去投奔蒼梧太守吳巨了,如此一來徹底退出爭奪天下的舞台,什麼雄圖壯志再也休提。又是諸葛亮結好魯肅,出使江東,而周瑜等人竭力主戰,讓孔明得以居中縱橫,說動孫權,定下聯合抗曹之計。曹操在赤壁遭周瑜黃蓋當頭一棒,荊州水軍損失殆盡而燒船北歸,方令劉備絕處逢生。

然則丟失大半家當,勢單力孤,依附於人,代價自然不免。戰後劉備以大漢左將軍、豫州牧的名義,表孫權這個連爵位都沒有的討虜將軍、會稽太守,為名位更高於自己的車騎將軍、徐州牧;

從形式上正式奉其為盟主,在之後的攻伐荊州戰役中都居於附庸地位,一如之前附庸劉表;被周瑜竭力壓制。

連本為聯姻的孫小妹也在劉備領地作威作福,如孔明語「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

孫權更借赤壁和南郡兩戰兵威,趁機派遣步騭以武射吏千人南下,殺吳巨、招降士燮,將交州納入本領,將劉備領地(南四郡+公安)三麵包圍。

可以說從荊州被曹孫劉三分起,隆中對原有的前提就已經破產了。孫權對劉備更形成了壓制性優勢,才能對其召之即來,周瑜(與其幕中的龐統)還一度提出將劉備軟禁、消化其勢力,舉兵取蜀的天下二分之策。

幸虧天助劉備,周瑜早死,繼任的魯肅力主將最重要的南郡借與劉備,并力薦龐統為劉備謀主,這才開始謀划西進取川大計。

 

誠然,隆中對是基於公元207年的天下局勢做的,之後隨著世事變遷,加以各種修正也是必然的。但起始奪取襄陽、這關鍵一步,劉備都不聽諸葛亮的,當陽慘敗,荊州三分,隆中對涉及局面已然破產,又何論其他?

至於後期的關羽攻襄樊,本身只是個奪取荊北地帶的戰區行動,雖一度水淹七軍、戰果豐碩,聲勢不小,但只有1/3個荊州為分基地,更要分心防備荊南的孫權,是以連樊城都還沒打下,就被徐晃長驅直入擊敗而樊城圍解;

益州方面更剛剛經歷漢中大戰而精疲力竭。直到關羽敗亡時,長達數個月不能做任何策應。

這種情形和隆中對里所言,全據荊益後背靠三州稱霸南國,兩路大軍一出秦川一出宛洛的場景差距實在甚遠,又怎能混為一談?

隆中對和韓信的漢中對,耿弇的決策河北、定計南陽一樣,原是名垂千古的大手筆戰略規劃。可惜劉備自持征戰半生,輕看諸葛亮這個年輕人,沒有從出山伊始便對他言聽計從,之後亦步亦趨按這個規劃去執行。

關羽喪亡、猇亭毀敗,蜀漢立國的先天不足和最終覆滅,一切的根源,可以說都是從劉備拒絕急取襄陽,不能全據荊州,實現隆中對第一步就已經註定。

劉備本人不能一統天下,他自身遺憾還在其次,卻連累了孔明這樣的千古無雙國士才,因功業不顯而遭後世論者非議,這才真正可惜。

軍事學不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軍事天才抓住轉瞬即逝的戰機的洞察力,並不是後天所能培養出來的,而就是其與生俱來的天賦。因此這個世上原就是有天生戰神的存在。

就在和諸葛亮出山時27歲相近的年齡,項羽已經打完巨鹿、彭城兩場奇迹大勝,攻滅強秦宰割天下;韓信已經滅魏、徇趙、脅燕、定齊;霍去病已經拓土河西、封狼居胥;耿弇已經決策河北,定計南陽,平齊魯攻隴右,助劉秀成就帝業;

如果劉邦拒絕蕭何拜大將之議,也對韓信說小韓你太年輕,先去基層鍛煉十年,積累經驗,那恐怕什麼黃花菜都涼了,更勿論有大漢王朝。

假使劉備能真如演義小說中一般,一出草蘆便奉諸葛亮為師長,真心言聽計從,按其既定指示方針去辦事,那麼可以肯定他就算不能一統天下,基業也絕不會僅如歷史上那麼小,僅僅佔據兩漢十三州中的一州。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Sophia小編在有錢人這麼想分享的歷史文化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有錢人這麼想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正義的聲音 - 只分享正面能量並分享這篇「諸葛亮出山後的第一計,劉備不從,因此丟了天下!」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Reference:.toutiao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