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為什麼說:「夫妻是緣,兒女是債」 都是前世欠的債 今世來償還?
		                            
		                        城隍廟門口有一副對聯:
 夫婦本是前緣,善緣、惡緣,無緣不合;
 兒女原是宿債,欠債、還債,有債方來。
 俗話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人間千萬種夫妻關係,
 是是非非、風風雨雨囊括其中;
 萬般相似的親子關係,
 恩恩怨怨、仔仔細細,悉心呵護。
我們時常會聽見身邊女性抱怨自己丈夫,
 賺錢少、貪玩不回家、不講衛生、懶惰,
 因為小事,家庭氛圍凝重,爭吵不休。
 也會聽見男性朋友埋怨妻子脾氣暴躁、管的嚴、啰嗦。
 但面對共同撫育的孩子,夫妻二人又能盡心儘力,
 盡其所能的給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
家庭,是每個人人生中的重要場所,
 家庭關係,是每個人人生中的重中之重。
 可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佛法上說,
 夫妻是緣,無緣不聚;
 兒女是債,無債不來。
 面對這些是是非非、恩恩怨怨,都應善待。
【一】夫妻是緣,無緣不聚
 老一輩的人常說:「夫妻之緣,千金不換。」
 佛家講究因緣果報,夫妻之間的緣分,
 是三世的因果、累世的情緣。
 夫妻之間的緣分,來之不易,
 今生若能結為夫妻,都是幾輩子修來的緣分,
 緣分皆為福氣,是千金不換的福緣。
有句老話說 :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正是這個道理。
 的確,兩人相愛相遇,都是難得的奇遇。
曾有學者表明,世界有70億人口,
 我們每個人這一生大概會遇到2920萬人,
 然而在這茫茫人海里,
 兩個人相愛的概率是0.00049%,
 著實微乎其微,卻又擁有無限可能。
面對來之不易的結緣夫妻,
 人人都想要幸福美滿的婚姻關係。
 但是,如今離婚率長年居高不下,
 過去的人婚姻出現問題,會想著如何去修補,
 而如今的人婚姻出現問題,只想著換一個人。
演員梁家輝與妻子的愛情,
 就是娛樂圈一股清流和典範。
 在梁家輝事業低谷期,遇見了妻子江嘉年,
 她不僅動用自己的人脈幫助梁家輝,
 還在生活上對他照顧有加,
 並且義無反顧的嫁給了這個窮小子。
後來,江嘉年病重,身材走樣,容貌欠佳,
 但是梁家輝不離不棄的陪伴在妻子身邊,
 無微不至地照顧她。
 妻子痊癒后,
 時常有人看見夫妻二人手牽手逛街出行。
梁家輝和妻子的感情,能如此長久,
 都是因為二人彼此珍惜緣分,
 相濡以沫,責任二字牢記心頭。
看多了娛樂圈的分分合合,
 也見多了世間夫妻的恩怨情仇。
 如今,毫無新鮮感的生活、
 性格不合的抱怨連連、雞毛小事的爭執不休,
 都能成為現代婚姻破裂的導火索。
其實,緣分靠人珍惜,美滿的婚姻,
 需要理解、包容和尊重。
 所以,佛法不提倡世人離婚,而是和合。
 《玉耶女經》里說到:
 上等的夫妻關係是互相欣賞,
 中等的是互相理解,下等的是互相包容。
如果連最基本的包容都做不到,
 夫妻之間,只剩下互相傷害了。
 每一對相知相愛的夫妻,都因緣分久別重逢。
 人生是一趟無法回頭的列車,
 一起攜手共度人生風風雨雨的伴侶,
 一定要愈加珍惜,成為彼此飛翔的翅膀,
 而不是前進路上的絆腳石。
【二】兒女是債,無債不來
 「若無相欠,哪來相見?」佛法上說,
 孩子是父母的討債鬼,正是因為孩子是爹娘的心頭肉,
 做什麼都牽動著父母的一顆心。
時常聽身邊的朋友說起自家小孩就是一個活生生的「碎鈔機」,
 每個家庭都要為養育小孩投入相當大比重的錢財。
 有數據表明,上海多數家庭,
 養育一個小孩到初中畢業,需要花費80萬。
的確,現代父母,
 都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
 於是從還未出生,就進行了胎教,
 孩子出生後進行早教培訓,
 上學后,各種補習班興趣班紛紛報名,
 加上衣食住行,確實「燒錢」!
其實,除開錢財的花費,
 培育一個小孩成人成才,
 需要耗費父母大量時間和精力。
佛陀也告誡為人父母:
 「教育子女時,
  應培養其感恩、接受、忍耐、禮貌、合群、勤勞等美德,
  還要尊重子女的人格發展,
  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信仰及價值觀。」
由此可見,撫育一個小孩長大成人,絕非易事,
 也難怪佛法上說兒女是債,無債不來。
 面對這些困難,楊絳先生曾在《我們仨》中提及:
 我們這個家,很樸素,也很單純,
 我們與世無求,與世無爭,
 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
 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碰到困難,
 一同承當,困難就不復困難,
 我們仨,稍微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
佛家觀點也說,人生來就是還債的,
 當債來臨時,善待別人,也善待自己,
 無論遇到怎樣的不順,
 都保持心平氣和,切忌對家人發火。
撫育小孩成人成才,的確是個重擔,
 若能夠像楊絳先生所說的,
 一家人齊心協力,共同面對,
 一切困難都不復存在。
像佛家觀念那樣,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一家人能夠相聚相守在一起,
 相互支撐,便是最大的幸福!
【三】養兒方知父母恩
 佛法說夫妻是緣,兒女是債,
 並不是要分出個孰優孰劣,
 只是在告訴我們無論是夫妻還是兒女,
 都是我們一生中割捨不掉的牽絆。
更是通過這種牽絆,告誡我們養兒不易,
 父母培養我們亦是不易。正所謂:
 「少年不識雙親意,養兒方知父母恩。」
我們大多數人,在小時候都經歷過青春期的叛逆,
 不聽父母言,認為父母的所作所為都是理所應當,
 辜負父母的一番好意。
但直到自己有了孩子,
 才越來越能親身體會到為人父母的含辛茹苦和不容易。
 母親十月懷胎產子,父親為家庭打拚,
 上學時,父母操勞擔憂,結婚時,父母貢獻積蓄。
 可以說,這一生,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
 父母就像永動機,絲毫不停歇。
為人父母后,面對自己父母的滿頭的白髮,
 溝壑的臉頰,遲緩的腳步,
 更應感念父母的辛勞,報答養育之情。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大自然的萬物,
 尚能孝順父母,我們有什麼理由懈怠呢?
曾有網友製作出一張人生時間表格,
 計算結果看哭了很多人。
 假如一年中,子女只有7天假期能夠回家陪伴父母,
 一天在一起最多11個小時。
如果父母現在60歲,假設他們能活到80歲的話,
 子女實際和父母待在一起的時間,
 僅剩1540個小時,算下來也就是64天。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當突然想起父母的年齡,
 一方面為他們健在感到高興,
 一方面又擔憂他們年歲已高而離去。
佛家教導我們,孝為百善之首,
 也是做人的根本。
 太虛大師說:「人成即佛成。」
 如果一個人連人都沒做好,
 怎麼能成為有福之人呢?
 孝道不圓滿,人生絕不會圓滿。
所以,趁父母還健在的光陰里,多盡孝心,
 別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
 留下最大的遺憾與深沉的悲痛。
家庭,是一個人一生的重要場所,
 包容彼此,攜手與共,
 珍惜夫妻間來之不易的緣分;
 齊心協力,化解困難,
 和子女共同書寫成功的篇章;
 感恩父母,絕不懈怠,力所能及不留遺憾。
夫妻因緣而聚,子女為債而來,
 一切矛盾都能用善待去化解,
 一切困難都能用愛去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