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有一個日本人送的15歲的老婆,幾十年間臉部疼痛不止,病因查清後很奇怪!
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溥儀,一生總共有過五個妻子,包括正室皇后與后宮的皇妃。其中,有一位叫做李玉琴,祖籍山東,生於長春市一戶普通人家,一九四三年考入偽滿新京南嶺女子優級學校。一九四三年15歲的她被召進皇宮,和這位末代皇帝在一起度過了兩年半的時光。
譚玉齡死後,吉岡向溥儀又提前議,並給溥儀找來不少日本女人的相片,讓溥儀選擇。溥儀害怕自己的私生活會讓日本人知道,便推託說:“譚玉齡屍骨未寒,暫時不想結婚。”
後來,在60多張偽滿中、小學校的女學生照片中,溥儀選中了李玉琴。因為李玉琴才15歲,從照片上可以看出她的天真、單純和幼稚,這正是溥儀所需要的。
雖然,僅僅兩年半,但是,她的經歷一樣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
日本的一位女作家入江曜子還為她寫了一本傳記,名字叫做《滿洲國最後的皇妃——李玉琴傳奇》,這個作家當時親自去採訪了李玉琴,得到了很多真實的材料。
在這本書的序言裡,作者承認開始的時候對於李玉琴有著不好的看法,可能是來自電影裡她去迫害和批鬥溥儀的場景。而且,在採訪開始時也沒被留下什麼好的印象。但是,隨著慢慢接觸,她越來越同情這個歷經坎坷的女人。
她發現,其實,李玉琴原本是一個十分單純的女子,是一位日本軍官親自把她選出來送到皇宮裡,其實,這兩年的生活給她帶來的是半輩子顛沛流離與迷茫的人生。她曾經為溥儀付出了很多,是時代的戲弄使得李玉琴不得不做出改變,才能去接受這苦難的人生。
所以,在入江曜子的眼裡,其實李玉琴只是一個時代變遷的犧牲品。
由於這本書並非我國作家所作,是非曲直暫且不提,但是,裡面寫到的很多小細節以前並沒有人注意到。
比如說,李於一九六六年去醫院做了手術,使她幾十年的臉部疼痛得到解決,她的病因其實是腦袋裡有一點彈片,手術取出,病情消失。
那麼,問題來了,貴為皇妃,怎會中彈?誰會這麼膽大包天?這是不是有人故意編出來的事情?
其實,此事卻為事實,發生於一九四六年,但是,兇手是誰至今都無法考證。
日本投降以後,溥儀本想逃到日本,但是,沒有成功,最終卻讓蘇軍抓獲。當時的宮廷成員包括李玉琴都被困在了吉林通化的一個小村里,直到年底,才被送到了通化。
在那個時候,中國兩邊對東北的競爭主要集中在幾個省會城市,兩邊對局勢有著不一樣的看法,李玉琴她們所在的地方還是比較穩定的。應該說,其實她們當時的生活條件還是比較好的。司令何長工夫妻倆對這些人挺照顧,還希望李玉琴能夠加入軍隊,可以當文藝兵,時不時給她們送點糖果之類。
甚至,還為她們設置了崗哨,李玉琴很快融入了軍隊的生活,覺得這種集體生活還挺好的。
但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間諜的策劃下,當地的日本降軍發動了武裝叛亂,那是一九四六年二月三日。這部分日軍其實早已投降,中國則對他們採取很寬鬆的政策,甚至還為一些醫生等提供了工作。隨著兩黨在東三省的爭奪越來越激烈,降軍中的藤田實彥等與一些官員接觸之後,決心叛亂,趁著中國內戰的這個時機謀求翻身的機會。
這次的叛亂經歷了兩個星期才被平息,就在這期間,李玉琴受了傷。藤田等人的計劃裡是有一部分是控制住司令部後院的李玉琴等人,實際上他們確實短暫挾持了這些人,並且,想要抓走她們。但是,剛到門口就遇到了趕來的中國援軍,將她們救了下來。
截止到這個時候,李玉琴等人都是安然無恙的,但是,戰鬥還沒有停止。有一發砲彈打到了公安局大樓,溥儀的奶媽二嬤受了重傷,沒多久就死了。
李玉琴就是在這個時候,聽說二嬤受傷,從窗戶往外看,被流彈所炸傷。敬喜看到這情形,趕忙出門叫人,司令員何長工聽說之後,迅速派自己的衛生員前去為李玉琴包紮。
為李玉琴作檢查的醫生是一名日本人,曾經是日本軍醫,後來歸降中國軍隊。實際上,李玉琴頭部殘餘的彈片足有黃豆大小,但是,這個醫生並沒發現,認為沒什麼事情,只需要休息幾天就好了。不久之後,中國軍隊安排李玉琴與他的父親回到老家,離開了通化,開始了她佈滿荊棘的後半生。
究竟這枚流彈從何而來,現在已無法查證。但是,當時的司令部並沒有失守,向這裡開火的一定是日本叛軍。
李玉琴是被彈片所傷,根據分析,這枚彈片很可能是一種槍榴彈,而那個日本軍醫的結論必然是不正確的。其原因,個人認為可能與之前在事變中日本醫生的叛變有關。
那時,這批中國收容的日本醫生里,有部分人殘害了中國的傷員,並且,參與了這次叛亂。叛亂平息後,中國軍隊對這些戰犯進行了鐵血手腕來清洗和鎮壓。面對這種形勢,或許這位日本醫生還在恐懼慌亂之中,所以,才導致最終作出了不正確的判斷。
一九四六年解放長春以後,李玉琴回到了娘家,由於娘家人的堅持,又把她送到了天津溥儀的族兄溥修家里居住。溥修是個頑固的清室遺老,他禁錮李玉琴如同囚犯一樣。李玉琴在這個封建家庭裡生活了5年,做飯洗衣,如同奴僕,還常常挨餓,連手紙都不給。
天津解放後,玉琴要求出去工作,溥修卻說什麼:“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李玉琴只好靠織毛衣度日。
一九五七年五月與溥儀離婚,次年和當時在長春廣播電台的一個工作人員黃毓庚結婚,重新建立起幸福美滿的家庭。
二零零一年四月二十四日,李玉琴在長春病逝,享年73歲。
以上這些,其實根本不是重點。
重點是在那個時代,數不盡的無辜生命隨著炮火而消亡,就連李玉琴這種天真的少女,也都成了戰爭的祭品。如何能夠讓這種悲劇不再一次的發生,才是我們人類今後的重要課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