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腳部出現這9個異常症狀,要當心,可能是疾病的前兆!

大家好,我是健康一點靈小編Uber!今天要來說說關於「如果腳部出現這9個異常症狀,要當心,可能是疾病的前兆!」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1.腳癢
腳部瘙癢,如果還伴有皮膚粗糙、蛻皮甚至起水泡的話,很有可能是足癬,也就是常說的腳氣。足癬是真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最好到醫院做真菌檢查確診後再針對性地進行治療。
2.腳底乾燥脫皮
腳部皮膚最常見的原因是單純的皮膚乾燥,尤其在冬天。但如果腳部乾燥脫皮在頻繁塗抹潤膚霜後仍不緩解的話,就需要引起重視,這可能是甲狀腺功能減退的一個症狀。甲減時,甲狀腺激素產生不足,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率、血壓、以及骨骼和神經系統等多方面,會出現皮膚乾燥的現象。此外,甲減的其他症狀還有疲倦乏力、體重增加、情緒低落等。
3.腳傷不癒合
可能是糖尿病足病的症狀。血糖過高會損害神經,導致血液循環不暢,腳部的血液也會供應不足,因此受傷後就不容易癒合。許多醣尿病患者最初就是因為腳部症狀而被確診的。此外,糖尿病足病還會表現為腳部刺痛或麻木等,因此也要多關注血糖問題。
4.腳部毛髮減少
腳部毛髮不明原因減少,常常提示周圍動脈疾病引起的血液循環不良。周圍動脈疾病在腳部常表現為毛髮生長減少、腳趾發紫、皮膚變菲薄且發亮等。這些症狀常常被忽略,但如果發生,往往意味著心血管系統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動脈硬化。
5.腳部關節紅腫、疼痛
可能是痛風。痛風發作時常表現為夜間的關節疼痛,最常累及的關節就是腳部大拇指,表現為關節紅腫、劇痛。如果沒有及時治療,還會導致關節處形成石頭一樣的畸形,被稱為痛風石。如果有相似症狀的話最好去查一下血尿酸水平,平時也要注意低嘌呤飲食,預防再發。
6.雙腳發涼
多數情況下雙腳發涼並不是病理性的,尤其是在冬天。但如果雙腳發涼的同時伴有腳部皮膚顏色變化、腳部疼痛、瘙癢的話,需要當心雷諾氏病。此外,很多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硬皮病等也都有可能造成雙腳發涼。
7.杵狀指
杵狀指指的是手指或腳趾末端指節的明顯膨大,出現時可能提示心肺疾病、胃腸疾病等。如果發現自己或者家人有了杵狀指,可以在醫院做常規體檢,留意一下心電圖、胸部X片、血液檢查等指標是否存在異常,查明原因。
8.指甲有凹痕、凹陷
如果你發現腳趾的指甲甲板不平、有凹痕,同時伴趾甲失去光澤、出現縱嵴、橫溝、混濁、肥厚等的話,可能是銀屑病(也就是常說的牛皮癬)在指甲上的表現。當然大部分銀屑病都會有皮膚表現,但有約5%的患者會先出現指甲的變化,因此需要留意。
9.匙狀甲
匙狀甲指的是指甲中間凹陷、四周翹起,像一個勺子一樣,這個體徵往往提示著一些疾病。最常見的原因是缺鐵性貧血,也可見於血色素沉著症(過量鐵沉積)、Raynaud病(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紅斑狼瘡等等。
總之,雙腳的各種症狀可能都提示著背後的一些健康問題,需要大家多加留意。為了保護雙腳,需要平時多注意保持腳部皮膚的清潔和溫暖,穿合腳的鞋,修剪趾甲不要剪得太短,出現任何異常症狀及時就診。
一些生活中的小毛病,我們可以從足部來調節
眼乾——揉大腳趾
“肝主目,肝開竅於目”,通俗的說就是:如果肝不好,那麼眼睛得不到滋養,所以眼睛有問題,要從肝經治。
▲揉腳趾頭緩解眼乾
肝經起於大腳趾。所以,如果我們覺得眼睛乾澀,應該刺激大腳趾來加強肝經的氣血。
長此以往,比點眼藥水更加能夠從本處理,肝血活了,眼睛自然濕潤,緩解不適症狀。
止咳——按小腳背
這一招來源於小兒推拿,很多小孩子的普通感冒都能通過專業的推拿來治療,我們也可以藉鑑這個手法,對自己的咳嗽做輔助治療。
如抱著小腳丫給揉揉,尤其是腳背,這對那些風熱咳嗽並伴有扁桃體炎的很有好處。
▲ 腳背揉一揉
只要扁桃體發炎時,這個部位一按就會很疼,所以很容易就能找到。左、右大腳趾都要按摩,一隻腳趾按摩5分鐘。
然後,喝一杯大鹽水,休息一下。平常喉嚨有不舒服也可以按摩這個。
老人轉腳腕:幫助降壓
有高血壓的人,一般有踝部發硬的症狀,轉動踝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
▲轉動腳脖子,早晚都可以。
特別是對老人來說,經常轉動腳腕子,有助於抗衰老、降血壓。
每天早晚各做1次,一般每次左右各轉100下。腳部發熱,對身體好。
消化不良——扳扳腳趾
消化不良,有口臭、便秘、腹瀉、胃痛的患者應該經常扳扳腳趾。
從足部反射區來看:按摩二、三腳趾之間有一個內庭穴,經常按揉可以達到健胃的目的。
▲ 內庭穴(順著、逆著有不同效果)
順著腳趾的方向按摩此穴,如果您有口臭、消化不良、便秘的,可以順著角質方向按摩,這是瀉胃火。
脾胃虛弱(不能食生冷、胃痛、腹瀉)患者,可逆著腳趾方向按摩這裡了,補足胃氣。
靜脈曲張——踮腳走
有研究顯示:踮腳運動會讓小腿後側收縮,肌肉的收縮產生的擠壓會促進血液的循環。
▲靜脈曲張
每天堅持2~3次,每次5~10分鐘。長期進行這項運動,能夠有效緩解靜脈曲張,特別針對久坐、久站所導致的這種情況很有用。
睡覺流口水——按腳拇趾
脾主運化水濕,睡覺流口水、舌邊有齒痕,這是脾虛的症狀,就是常說的水濕重。如何處理呢?
▲強脾
我們應該從脾經入手。足部的太白穴就是脾經經氣的經行之處。脾臟經氣足了,這運化水濕的功能就會變強,時間久了就能消除睡覺流口水症狀。
抗衰老——常抬雙腳
都說老年人不能躺,一躺下這人氣就沒了。確實是這樣。腿部肌肉如果能夠得到鍛煉,能夠加速血液回流、促進心肺、大腦的功能。
▲每天堅持高架雙腳2~3次,每次5~10分鐘
雖然動作簡單,但是長期堅持的確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已經近百歲,但是給人的感覺卻是精氣神十足,據她本人透露:堅持每天脫掉鞋子,把雙腳高高舉起幾分鐘是她每天都要做的。
腎氣不足——抬腳跟
腰腿酸軟、失眠多夢、神經衰弱這些基本都是人到中年後的常見情況,這既是大腦衰老的一種表現,也是腎氣衰微所導致的。搓擦足心就能很好的補腎氣。
▲搓擦腳心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Uber小編在健康一點靈分享的健康生活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健康一點靈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健康一點靈並分享這篇「如果腳部出現這9個異常症狀,要當心,可能是疾病的前兆!」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