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生活

有儀式感的家庭,往往能養出幸福的孩子!

儀式感是什麼?
儀是代表典禮的意思,儀式感的式是代表形式的意思,儀式感的感是感受,所以,儀式感這三個字顧名思義,便是採用某種重要的形式形成重視的意識,不管在哪個場合,儀式感都相當重要,因為它是快速建立歸屬感的一個高效工具,比如一個工作團隊,若是出現一些具有儀式感的活動,那個團隊的凝聚力,則會肉眼可見的提高,家庭也是,培養孩子也需要有儀式感,這樣才會養出幸福的孩子。

許多爸媽可能會忽略這個問題,認為不去重視這些外在的儀式也沒關係,孩子一樣可以平安長大就好,其實並不然,因為小孩也需要儀式感,儀式感主要能傳達父母對孩子的愛,讓孩子感覺自己是被愛的、被重視的。而創造儀式感其實很簡單,每天孩子出門之前給的擁抱,睡覺前講的晚安以及講的睡前故事,這些通通包括在內,簡簡單單的一個小動作,便能讓孩子感受到爸媽的愛,何樂而不為?

儀式感 是一份愛的傳遞

電影《奇跡男孩》中,弟弟奧吉出生後,臉部畸形,經歷了27次大大小小的手術,因而,父母對他傾注了更多的心血和時間。長此以往,父母難免會忽視姐姐維婭。開學的第一天,所有人都忙著為奧吉加油打氣,詢問他在學校的感受,卻忘記了問維婭一句「你在學校過得怎麼樣」。

於是,維婭跟父母尤其是母親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她甚至覺得爸爸媽媽只愛弟弟,只有去世的奶奶才是唯一愛她的人。後來,維婭參加學校的戲劇演出,父母得知後,帶著弟弟一起盛裝出席,為維婭加油。那一場儀式感滿滿的相聚,給了維婭一次和父母和解的機會,也讓維婭感受到了父母滿滿的寵愛。

儀式感,是讓我們擁有愛的感知力,並用心地去感知這個世界;儀式感,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寵愛,並擁有一份愛的感知力和幸福力,讓父母和子女之間重新建立起親情的聯結。

儀式感 會創造一份獨有的幸福回憶

在微博上看到一個新聞,南京一位媽媽在女兒出嫁當天送出了一份獨一無二的嫁妝:20萬字的女兒成長記錄,這份成長記錄,承載著女兒滿滿的回憶。

女兒4個月開始長牙了。女兒7個月會揮手說「再見」了,女兒9個月會喊「爸爸媽媽」了,那一頁頁泛黃的紙上,記載著女兒27年來一點一滴的成長,一個小小的進步,一個小小的秘密。透過成長記錄上的每一個字,成長路上的每一個畫面都似乎穿越時空,呈現在女兒面前。

美國亞特蘭大日報社曾經做過一個研究,發現在家裡「gathering stories and memories」(收集故事和回憶)所帶來的幸福感,遠遠勝過物質上的滿足,甚至是在學業或事業上取得的成績,為孩子留下了一段段美好的回憶,也在女兒長大後,為她創造了一份獨一無二的幸福。

Reference: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