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用多少時間在經營「朋友圈」?聰明人不是不合群,只是「愛獨處」!

聰明的人很少在經營自己的朋友圈
比起低質量的社交
他們寧願選擇高品格的獨處
看看身邊聰明的人
你會覺得雖然他們都與許多人很友善
談話也都很自然
他尊重你的思維你也理解他的想法
但是當回歸到朋友交心的時候
想要跟深入的互動時
就會感覺到
對方似乎有意無意地保持著一步的距離
雖然感覺你們之間很熟悉
但是又覺得很陌生
1,和聰明人做朋友
層次不對等的人難以交流
著名美劇《生活大爆炸》可以說是非常誇張地展現了「層次對等」這一概念
該劇描述了一大群高智商死宅
他們是物理學、宇宙學等等領域的拔尖人才
所以當其他平凡人角色加入時
他們之間不一樣的思想的碰撞
製造了無數笑料
放到現實生活中
其實往往是想要去結識高手的「你」會更加惶恐
當你想要和一群高手天才做朋友時
你是不是會準備很久
會去想自己談論的話題會不會太LOW了人家都看不上?
這種情況說難聽點
就是你們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
2,時間有限
應該把時間交給更重要的事
在幾乎所有的藝術作品
尤其是影視作品中
天才們的形象往往帶有孤僻、討厭社交這樣的特徵
他們要不就是自身有社交缺陷害怕社交
要麼就是社交技巧MAX的高手
懂得如何避免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因為社交本身就是極其耗費精力的事情
過節要走人戶串門
平日裡要打點和同事的關係
隔三差五要和老同學老朋友聚一下
除此之外還有更多地和不那麼熟悉
但是又必須要應酬的人一起假裝熱情
這些時間對於聰明人來說簡直就是在浪費
所以他們往往會直接跳過這些選項
而是專注地去做自己認為真正重要的有價值的事
他們這樣可能會被他人側目
覺得「孤僻、自負、不近人情」
然而往往就是這些人
才能做出傑出的成就
3,別說功利
人脈確實分質量和價值
上述說了那麼多
並不是說聰明人們都是自私的
不重感情的人
而是說他們更看重自己的追求
在社交的選擇上
會比我們更加謹慎且有價值
英國心理學期刊曾經發佈了一項關於人類學的研究
他們發現
與摯友的互動越多,一個人就覺得自己越快樂
而廣義上的社交越頻繁
人們的生活滿意度反而越低
換句話說就是
我們普通人現在口頭中的「多去參加集體活動」、「多去認識些人」
其實是在讓我們過的越來越不開心的
反觀聰明人
他們往往只看重重要的人進行社交活動
而重要的人
就是「親人」和「摯友」,這兩類人
也已經是滿足了一個人感性上和理性上的幾乎所有訴求了
不少人為了經營自己所謂龐大的朋友圈
臉書、IG、LINE上面的好友有上千個上萬個
每天都要想怎麼樣的發文
拍怎麼樣的照片
寫怎麼樣的文字
才會受到大家的喜歡
不會討厭自己
花了大把的時間
去獲得那些愛心、點讚
或是一個罐頭符號
當你很天都要這麼辛苦去經營時
這些最「表面的朋友」
真的值得嗎?
這樣浪費自己的時間跟生命
去追求無味的虛榮
還不如學學這些聰明的人一樣
知道自己所需要的
花時間在這些「值得」的人身上
當然不是交朋友就是愚笨的
而是要懂得更謹慎
清楚自己需要的
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