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缺愛」的時候,總是從討好父母開始!
 
		                            
		                        常常有人這樣問:懂事的孩子快樂嗎?
 大多人的回答都是:不快樂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說過:
 很多小時候很乖的孩子,長大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因為他們已經習慣去滿足他人的要求
 而去壓抑自己的想法或是慾望
 這樣久而久之
 只會讓情感無處宣洩
 最後
 像火山爆發一樣
 一發不可收拾...........
表面是懂事,背後是害怕和壓力
不久前
 有一個9歲的男孩撞碎了學校的玻璃
 怕被奶奶罵
 留下一張紙條後自殺
上面寫著:我知道要受懲罰,所以我跳.樓了
有人都說現在的孩子內心太脆弱了
 經受不了一點打擊
可是在這條新聞的相關微博裡
 很多人都說:我很懂這個孩子
小時候做錯的事
 現在都覺得微不足道
 但那時最害怕的是懲罰和責罵
他們知道從父母那裡無法得到想要的理解和保護
 他們不敢再犯錯
 犯了錯也不敢跟父母說
他們不再麻煩父母
 開始做一個“懂事”的孩子
 他們漸漸對父母失望
 失去了安全感
 同時父母也失去了孩子的信任
“懂事”是一種很深的絕望
贊恩全家生活在貧民窟
 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潦倒生活
 他有七個弟弟妹妹
他小小年紀
 就要擺地攤賣果汁
 去藥房幫父母騙處方藥製毒
 贊恩的懂事令人心疼
為什麼一個12歲男孩弱小的肩膀上要扛著這樣巨大的壓力
 承擔跟自己年齡極不相稱的責任?
因為他的父母只管生孩子
 從來不管養孩子
 唯一能給孩子的都是指責、辱罵、暴力
 父母的不負責任的所作所為
 讓贊恩絕望透頂
他把父母告上了法庭
 法官問他為什麼控告父母
 他說:“因為他們生了我。”
這句話從贊恩口中道出一個不爭的事實:
 是父母的生而不養,逃避責任,逼著一個12歲的孩子不得不為了生存而“懂事”
無條件的愛讓孩子懂事且快樂
其實
 孩子懂事並不是壞事
 可是
 如果孩子懂事
 隱藏了真實的自己
 甚至扭曲自己
 只會消耗生命力
只有讓孩子快樂地懂事
 才能真正與他的生命力聯結
 孩子只有在生命中感受到愛
 才能真正學會如何愛
著名親子專家林文采博士發現:
 無條件的愛,就是在特別不容易做到的事情上,做到接納孩子
1.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你可以指出不認可他的行為,重要的是接納他這個人,不因為做錯這件事而給他這個人負面評價
2.孩子沒有達到你的期待時,接納他一時還做不到的這個事實。接納孩子本來的樣子,不要試圖去將孩子打造成自己心中理想的樣子
3.孩子做事情失敗時,他的確努力過了,不要對他進行負面評價,而是肯定他的努力
4.孩子產生負面情緒的時候,看見他的情緒,告訴他:我看到你生氣了。你要接納這個生氣的孩子,與他共情
蔡康永說
 對小孩來講,父母最珍貴的是給他一個理想的環境,讓他變成他自己,而不是變成父母要他變成的人
當一個孩子處於愛的環境
 他的成長才能帶著莫大的力量
 因為背後有父母托底
在讓孩子學會懂事前
 先給他們滿滿的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