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生活

日本設計師爆改8人蝸居的四合院,費時65天的精美成果,讓事主一家都笑著入住!

這是北京位於南鑼鼓巷胡同裡普通的大雜院,隨著歲月的侵蝕,老院子沒有往日輝煌,隻剩破屋殘垣。

院子裡祖孫三代5口人住著一間35平方公尺(約10.5坪)房子裡,旁邊不足6.8平方公尺(約2坪)的小破屋也即將迎來3口人。

(source: 3widea)

 

 

大戶胖大嬸一家是典型的老北京,女兒結婚生子後,老兩口就過上了含飴弄孫的生活。

隨著學區房的問題,女兒一家也搬進35㎡的四合院。

女兒一家的到來讓原來狹小的家就顯得更加擁擠了。

 

 

(source: 3widea)

 

 

餐廳面積比較小,胖大嬸隻能站著吃飯。

(source: 3widea)

 

 

廚房和浴室是連在一起的,煮飯就不能使用廁所。

(source: 3widea)

 

 

狹長的次臥,轉個身都會不小心碰落一地雜物。

 

(source: 3widea)

 

 

小戶是一間閒置的6.8平方公尺的小房。

王鵬夫妻倆準備要孩子,為了將來孩子的上學問題,夫妻倆決定搬進爺爺留下的這個老宅。

(source: 3widea)

 

 

兩家迫切想要裝修改造來改變現狀,於是委託人請來來自日本的設計師青山周平。

設計師剛上門的時候因為太年輕了胖大嬸顯得有點不信任。

 

(source: 3widea)

 

 

設計師初步看完房子後,反復考慮之後,決定兩戶同時進行改造。

為了能改造更加舒服的房子。

青山執意和胖大嬸他們同吃同住了24小時。

說,隻有理解和尊重他們的生活習慣改造才是完美的。

(source: 3widea)

 

 

大戶設計思路

設計決定把胖大嬸家一層變成了兩層,一樓,胖大嬸倆口子臥室、連帶客廳廚房衛浴更衣室廁所,二樓則是女兒女婿的臥室,孫女的房間,茶室。

 

 

(source: 3widea)

 

 

前後總共花費了65天,胖大嬸一家一回到家,一臉驚訝,完全認不出來了。

一進門就是廚房,抬頭是大面積的玻璃天窗。

(source: 3widea)

 

 

推開一側的木門,裡面是老倆口的臥室。

(source: 3widea)

 

 

 

臥室和廚房之間不是實牆,而是儲物櫃,剛好可以收納很多雜物。

(source: 3widea)

 

 

為了增加使用功能,設計師還為胖大嬸倆口子的床設置了機關,可以一變二,二變三。

(source: 3widea)

 

 

過年時家裡客人來了,開關一按,床就成了榻榻米餐桌。

(source: 3widea)

 

 

 

上到二樓,樓梯左側,掀開門簾,是孫女臥室。

(source: 3widea)

 

 

樓梯右側是女兒女婿的臥室和茶室。

(source: 3widea)

 

 

胖大嬸看著新家,一下笑出了眼淚,家還是那個家,但這一切,又都不一樣了。

胖大嬸家是完美結束,但是6.8平方公尺的小戶卻陷入了瓶頸。

原來總面積6.8平方公尺是兩個房間。

 

 

一個在院裡,一個在大門口。

3.1平方公尺(約0.9坪)的小屋要有廚房和客廳,3.7平方公尺(約1.1坪)的門房要有餐廳,浴室,育嬰房,臥室,書房。

(source: 3widea)

 

 

最後設計師在國子監找到了靈感。

古人科舉考試為了防止作弊,考生都會在一個房間裡生活三到五天,睡覺,吃飯,做考卷。

門房最後通過三塊木板+托槽,來實現多種功能轉化。

(source: 3widea)

 

 

 

為了滿足以後小孩子居住需求,還設計了一塊升降床板。

(source: 3widea)

 

 

而院中,3.1平方公尺小屋設計成別緻的院落廚房。

(source: 3widea)

 

 

從櫃子裡拉開伸縮桌板,一直可以延長到兩公尺,滿足8個用餐需求。

(source: 3widea)

 

 

 

不銹鋼門板上的木柵欄配和地上的滑軌,伸出一個遮陽棚。

(source: 3widea)

 

 

設計不是為了美,而是為了生活,為了生活在那裡的人。

 

四合院,又稱四合房,是中國的一種傳統合院式建築,其格局為一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房組成,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故名四合院。


四合院就是三合院前面有加門房的屋舍來封閉。若呈「口」字形的稱為一進院落;「日」字形的稱為二進院落;「目」字形的稱為三進院落。一般而言,大宅院中,第一進為門屋,第二進是廳堂,第三進或後進為私室或閨房,是婦女或眷屬的活動空間,一般人不得隨意進入,故古人有詩云:「庭院深深深幾許」。庭院越深,越不得窺其堂奧。

Reference:3widea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