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種人患老年癡呆的概率比平常人高!

大家好,我是健康一點靈小編Uber!今天要來說說關於「連醫師也警告!這些人患老年癡呆的概率比平常人高!」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人老了,才會得老年癡呆嗎?
年輕從事腦力勞動者,
是不是年老了更易患老年癡呆?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如今,越來越多患有老年癡呆的“失憶”老人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目前這種老年癡呆無法根治,對於它的發病機制也尚不太清楚,但我們可以從日常的生活中進行預防。所以如何預防才是關鍵。
一
什麼是“癡呆”?
在老齡化社會,關於普及“癡呆”的臨床分類或許很重要,至少可以讓廣大群眾清楚了解。根據引起“癡呆”病因的不同,臨床上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變性病性”,另外一類是“非變性病性”。而在“變性病性”中阿爾茨海默症是最常見的一種類型;“非變性病性”中,血管性癡呆發病率顯著高於其他類型。
兩種常見癡呆症概念
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小於65歲稱早老性癡呆;大於或等於65歲稱老年性癡呆。
血管性癡呆(VaD),是指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造成記憶、認知和行為等腦區低灌注的腦血管疾病所致的嚴重認知功能障礙綜合徵。
兩種常見癡呆症患病風險
癡呆症在65歲以上人群中患病率約5%,其中AD(阿爾茨海默病)大概佔比50%,VaD(血管性癡呆)佔比20%。而70歲以上血管性癡呆患者存活率低於普通人群和阿爾茨海默病患者。
兩種常見癡呆症患病普遍性
你以為癡呆症只是光顧普通人,其實不然,許多名人也是它的受害者。比如《百年孤獨》作者馬爾克斯、美國總統裡根他們也避免不了老年性癡呆的侵襲;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美國總統候選人希拉里也不幸罹患血管性癡呆。
在當今這個發展迅速的時代,癡呆症並不僅僅是簡單的“老糊塗”,“三高症”也會誘發老年癡呆症。
二
癡呆與“三高”的關係
“三高症”,是指高血壓症、高血糖症(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是一般人群最常患的疾病,每年死亡率高居前五名,它們是小康社會派生出來的“富貴病”,三者可能單獨存在,也可能相互關聯。糖尿病很容易同時患上高血壓或高血脂症,而高血脂又是動脈硬化形成和發展的主要因素,動脈硬化患者加劇血壓。
據調查顯示,男性的“三高”患病率高於女性,所以男性患老年癡呆的機率也更高。三高均為發生老年性癡呆的基礎性疾病,“三高”容易造成了微血管的損傷,導致重要臟器功能退化。如果同時患有“三高”中的“兩高”,患老年癡呆的概率也會更高。
那麼“三高症”是怎麼導致癡呆呢?
高血壓
會增加腦卒中風險
高血壓容易形成腦血管粥樣硬化斑塊、腦小動脈供血不足、管壁微小動脈瘤形成,這三種情況導致老年時癡呆危險增加。如果病期越長,發生認知功能低下、癡呆的危險越大。
老年發生的單純收縮期高血壓與癡呆、認知功能關係並不明顯。但高血壓會增加發生腦卒中的危險,容易轉化成血管性癡呆,因此積極進行降壓治療,對預防癡呆有幫助。
高血脂
是老年癡呆的早期報警信號
美國《神經病學》雜誌報導血液中脂肪物質神經酰胺水平升高與老年癡呆症危險上升之間存在極大關聯。血脂水平最高者與中等水平者罹患老年癡呆症危險分別高10倍和8倍。脂類物質過高時,血液中脂類物質不被腦組織轉化利用,形成粥樣硬化或微血管瘤,造成腦局部供血障礙,促使腦組織萎縮或軟化,促進癡呆的發生與發展。
高血脂也是癡呆的早期預警信號,被認為是誘導血管內皮損傷和功能障礙的主要因素,在血管性癡呆的發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預防血管性癡呆,降脂治療刻不容緩。
高血糖
慢性長期作用造成的腦組織損害更嚴重
高血糖容易造成腦組織內小動脈血管病變、腦細胞組織間隙高滲狀態、腫瘤壞死因子、超敏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是非糖尿病患者患血管性癡呆的1.27倍。而高血糖狀態和低血糖狀態造成的代謝性應激和高胰島素血症的影響都是潛在的血管危險因素。
研究發現,隨著低血糖事件次數的增加發生癡呆的風險增加。因此,對於糖尿病患者,既要控制血糖在理想的範圍內,又要減少由於藥物導致低血糖事件的發生。
總結
“早期預防治療非常關鍵。” “血脂異常、高血壓、高血糖”是老年人群增加認知功能損害的主要危險因素,因此,健康飲食、多運動、有效控制“三高”,和其他血管危險因素能夠防止和改善老年人群的認知衰退、延緩癡呆的進程。“早診斷、早治療,保持心態的平和也很重要。”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Uber小編在健康一點靈分享的健康生活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健康一點靈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拒絕黑心,為健康把關並分享這篇「連醫師也警告!這些人患老年癡呆的概率比平常人高!」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