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言有害,少語得福,會說話是修養,少說話是教養

多言,貽害無窮。
《周易》裡講“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
有吉德之人,自知為善不足,非不得已不講話;
急躁之人,急於自售,所以話說得多。
禍從口出,該說的說,
不該說的不能說,否則禍患就會降臨。
好話一句三冬暖,話不投機半句多;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從中看出說話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智慧。
有的人說話,讓別人感到如沐春風;
有的人說話卻讓人敬而遠之。
禍從口出,該說的說,
不該說的不能說,否則禍患就會降臨。
曾國藩一生在“戒多言”上下足了功夫,
他不僅經常批評自己“每日言語之失,真是鬼蜮情狀!”
也經常反問自己“言多諧謔,又不出自心中之誠”,
這種言語習慣、個性缺點,“何時能拔此根株?”
他不僅對自己有這個“戒多言”的要求,
還把它當成家訓智慧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內容,
尤其是對他的兩個兒子和幾個弟弟反復灌輸、強調這一點。
曹操害怕有人暗自謀害自己,
常吩咐侍衛們說:
“我夢中好殺人,凡是我睡著的時候,你們切勿靠近我!”
有一個晚上曹操在帳中睡覺,
被子落到了地上,近侍慌忙取被為他覆蓋。
曹操立即跳起來拔劍把他殺了,
然後繼續上床睡覺。
半夜起來的時候,假裝吃驚地問:
“是誰殺了我的侍衛?”大家都以實相告。
曹操痛哭,命人厚葬近侍。
人們都以為曹操果真是在夢中殺人,
惟有楊修知道了他的意圖,下葬時嘆惜地說:
“不是丞相在夢中,是你在夢中呀!”
曹操聽到後十分厭惡楊修。
終於在“雞肋事件”中以擾亂軍心為由,殺了楊修。
記住:說話不要直來直去。
雖然我們經常聽到“有話請直說”之類的話語,但這多半是氣話。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喜歡快人快話。
但是有時候直言不諱往往不能取得應有的效果,需要一些說話的技巧。
說話不要攻人短處,揭人瘡疤。
揭人瘡疤的人,招人痛恨,害人害已。
“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
每一個人都有尊嚴,所以在生活中,
不要揭人短處,言人隱私。
急事,慢慢地說;
小事,幽默地說;
沒把握的事,謹慎地說;
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
做不到的事,別亂說;
傷害人的事,不能說;
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