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影劇

16年過去了,為什麼我們永遠難忘哥哥「張國榮」呢?

2003年4月1日,
張國榮從香港東方文化酒店24層跳下,
結束了46載的人生漫遊。

也是這一躍,巨星隕落。

張國榮自幼家境優渥,
父親是「洋服大王」張活海,
13歲就被送往英國留學。

本是翩翩貴公子,
卻趕上父親中風,
家道中落,
時裝設計在讀的他中斷學業返港,
打零工擺地攤過活。

1977年,
他在傭人六姐的支援下拿20塊錢參加「亞洲業餘歌手大賽」,
5塊錢報名費,省下的錢用來打車,
不出意外奪得了亞軍。

進入演藝圈26年後,
他成為頂級偶像,
出演了19部電視劇、
拍了61部電影、開了300多場演唱會。

縱然他是天生之表演者,
可天才的第一聲啼哭是一首詩,
後來他曾在演唱會上調侃剛出道時自己唱歌就是雞仔聲,瓜瓜聲。

正如香港人愛說的,
就算是張國榮也要在演藝圈熬十年。

剛出道時的他一登台就被噓,
扔出去的海軍帽被扔回來,
在電影院怕自己的角色不討好還會帶頭為自己鼓掌。

恰巧那時又是香港演藝圈的黃金時代,
人才輩出,歌壇不乏陳百強譚詠麟等大神,
所以張國榮想出頭光靠運氣還不夠。

要么忍了這口氣,
把歌唱完立馬走,
要么就爆粗口去爭執,
他選擇了前者。

77年出道,
83年才憑藉《風繼續吹》成名,
到84年《monica》的勁歌熱舞,
一步一步奠定了他的歌壇地位。

到後來,全港人都愛他。
有多愛呢?

即使在他離世7年後,
香港電台做過一個「香港人最愛香港的理由」大調查,
排在第一位的理由是:有張國榮。

也是在2010年,風繼續吹,
他還入選了美國CNN的「過去50年裡全球最知名的20位歌手/樂團」。

在紅館連開33場演唱會,
這系列演唱會被譽為香港最經典的演唱會之一。

彼時的他已不是被喝倒彩的小歌手,
而是一舉一動都點燃舞台的巨星,
在台上對歌迷說謝謝你們來看我,我很滿足。

很多人將他的告別歌壇解讀為孤獨求敗,
因為當時的張國榮已經拿遍了音樂類的獎項,
想要尋求更多的突破,也是為了給更多新人機會。

但僅僅是這些榮譽,還不足以成就一個傳奇,
就在告別演唱會之後不久,張國榮深入影視領域。

之前他已經和王祖賢主演了《倩女幽魂》、
隨後他陸續和梁朝偉拍攝了墨鏡王的《阿飛正傳》、
和發哥拍了吳宇森的《縱橫四海》、
出演了好友李碧華的《胭脂扣》… …

部部都足以稱為上乘之作,
尤其是93年《霸王別姬》,
堪稱中國影史的巔峰之作,
還曾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不瘋魔不成活
為了程蝶衣這個角色,
張國榮曾求學京劇大師,
研究唱念做打身形眼法,
對角色的理解也真正到了通透的地步。

在2002年香港中文大學的演講中,
張國榮他分析程蝶衣這個角色,
他說蝶衣曾經那麼芳華絕代又顛倒眾生過。

影片的最後,蝶衣年華老去,
不返當年,然而與此同去的,
還有他與師哥的一段感情。

程蝶衣和段小樓在時代的浪潮中浮沉,
後來虞姬台上自刎,
而霸王喊了一句這個女子在現實生活裡的小名,
而後臉上浮現一抹充滿懸疑的笑,一切就此打住。

最厲害的是,
在他演過的那些角色中,
觀眾彷彿都能跳過角色看到不同的張國榮。

《倩女幽魂》中寧采臣的清澈純良、
《胭脂扣》裡的十二少的溫存風流、
《縱橫四海》阿傑的不可一世,
尤其是那句「我是通天大盜,看明天的報紙吧」,
簡直行走的少女心狙擊器。

還有《阿飛正傳》中旭仔的的那支舞蹈,
更是步步跳在了觀眾的心尖上。

按照現在的眼光來看,
這支無腳鳥人設不討喜,是十足的大豬蹄子,
但是擋不住張國榮清澈的眼睛,
放到現在也有不少迷妹舉手喊著我可以。

他芳華絕代又保持著少年氣,
40歲的時候還是一副少年模樣,這也是另一種傳奇。

1998年,
剛出道才17歲的全智賢去採訪張國榮,
拿著玫瑰花出場害羞的幾次NG。

當時全智賢請愛豆從哥哥、叔叔、親愛的中挑一個稱呼,
他選了叔叔這個稱呼,當時他已經42歲了。

如果僅僅是唱歌和演戲上的成就,
張國榮還不足以成為傳奇。

他為人大方而且體貼,
明明是翩翩世俗佳公子,
同時也和世俗很近。

剛入行的時候,
麗的電視給他開1000的工資,
他敢拿出500租房,用半年薪水裝修,
他享受物質,同時也並不太看重名利。

胡軍拍《藍宇》之後,
張國榮很喜歡他演的捍東一角,
兩人在一起出席活動,
見胡軍喜歡他手裡的拍立得便立馬送,
還讓助理買了10盒底片。

演藝事業上他更是不斷提攜新人,
黎明張衛健古巨基古天樂張柏芝林志玲……

現在演藝圈一批中流砥柱的藝人都受過他的照拂。

黃百鳴曾說張國榮是唯一一位肯放低自己來提升後輩的藝人。
在公益上更是盡心盡力,
生前最後一次公開活動便是一場慈善演唱會的啟動儀式。

或許是自小受的熏陶,
他對服裝有著極高的品位,
演唱會服裝都是自己選的。

傳奇的還有他私人感情生活,始終堅持自我,
在當時的背景下,他可以選擇隱藏從而保護自己免於非議,
但是他依舊選擇與伴侶攜手同行,昂首闊步,我行我素。

也是在演唱會上,
面對媒體的不實報導,
他更是怒對不實報導,
說自己的歌並不是專門為一個人而唱,
作為一個專業的歌手,
站在舞台上怎麼可能只對著一個人唱。

如果要唱給他聽的話,
可以anytime都可以唱給他聽。

每晚臨睡前都可以唱一次,
每天起身親一下也都可以唱一次,
最後更是喊話記者:shut up!

他注定是不一樣的煙火。

尤其是在最後那幾年,
他用實際行動挑戰著保守的道德框架,
為性少數人群開拓了新的空間。

但是在保守的社會環境裡,
因為這些言行,他被口誅筆伐,遭受著非議。

好多年後,狄龍拒絕翻拍《英雄本色》,
「物是人非,你怎麼再去找一個張國榮給我呢?」
令人唏噓。

周潤發回憶起他滿臉寵溺,說他是完美的。

李碧華也曾緬懷他,
「以後人人都老了醜了,心中你永遠是個萬人迷,
傳奇中只有淒厲媚艷與深情,沒有歲月痕跡。」

直到今天,
十六年過去了人們依然懷念他。

時至今日,
娛樂圈仍未出現像張國榮這樣兼具俊朗與嫵媚的偶像,
像他這樣既有群眾追隨又可以在藝術上不斷突破時代禁錮的明星。
有媒體曾說直到張國榮死後多年,
香港社會才慢慢追上了他當年超前的步伐。

甚至出現了後張國榮現象,
榮迷覆蓋了更年輕一代,
他們依舊粉上了這位萬人迷,
親切的喊他哥哥。

他的名字被命名為小星星,
網絡上與張國榮相關的話題常有常新。

不久前日本的榮迷組織折千紙鶴,
準備帶到寶福山送給哥哥,
清點之後正好1339只,
恰與當年他的車牌號碼339重合。

十六年前,他曾在遺書中寫下,
我一生未做壞事,為何會這樣?

去世前一年,
張國榮一直在和生理性抑鬱症抗爭,
胃酸倒流破壞了嗓子,整夜的失眠。

所以才有了24樓躍下,
46年大夢一場。

可能他只不過是用傳奇的一生來告訴眾人,
人生是一場party,我們要繼續在裡面玩耍,而他只是先告辭。

在這個缺乏榜樣的時代,
在市場、資本控制之下,
藝人成了流水線操作的商品,
所幸曾有張國榮這樣的偶像,
不為取悅旁人張揚的活著。

為什麼懷念他?

因為每個人在他身上都能照見一部分的自己,
任性的、堅韌的、玩鬧的、體貼的、放浪的、妥帖的。

而他又是每個人都想成為的樣子,
在林夕筆下他是一首詞;
在王家衛鏡頭下,他是最好的素材;
在小報記者眼中,他是絕佳的八卦。

聽著他的歌、看著看的戲的人,
不斷的在他的作品和人生里,
尋找自己,發現自己。

他永遠格格不入,
所以永遠閃閃發光。

16年過去了,
重看《霸王別姬》時,
想著哥哥是怎麼用渾身解數演出程蝶衣,
他的一生就像程蝶衣,
愛人比誰更愛得火熱,
用情比誰更用得更深。

他是永遠的巨星,
永遠的哥哥,張國榮。

Reference: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