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唯一還不了的情——母親的恩情 請多珍惜那位最愛你的人!

唐朝有個詩人,名叫孟郊。
有一次,他要出遠門了,母親忙著給他縫補衣裳。
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
她想,孩兒這次外出,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
第二天清早,母親把孟郊送到村外。
她望著兒子說:“郊兒,你可要早點兒回來呀!”
孟郊聽了不住地點頭。
他看到母親的頭上又多了幾根白髮,眼睛濕潤了。
太陽出來了,路邊的小草更顯得生機勃勃。
孟郊撫摸著身上的衣服,注視著那又細又密的針腳,
心裡想,母親的慈愛,不就像這春天裡太陽的光輝嗎?
沐浴著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啊!
這就是孟郊著名〈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一娘能養十兒女,十兒難養娘一人。
確實如此,現如今好多兒女,不知父母恩。
折遷造房,有娘在,
房屋建好了,娘無處住,
兒孫吃飯,娘吃早上剩下的稀飯。
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行千里兒不愁。
若問人間誰最苦? 最苦莫如老爹娘!
絲絲白發兒女債,歷歷深紋歲月痕。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
生前多做孝道事,莫等逝後擺排場。
萬事皆有因果,
好色者必難長壽,不孝者難成大事。
不孝之人不可交,好色之徒不可處!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
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人人都會老,家家有老人。
只有老人才知道老人的不易。
人在做,天在看,憑良心你該怎麼做。
做兒女要善待父母,否則就違背常理,
受人唾棄,大逆不道,天理難容。
從孝敬父母做起,不要讓父母寒心,讓自己落個不孝之人。
父母之恩,天高地厚。
用盡一生,也難報答。
一娘能養十兒女,十兒難養娘一人。
感嘆孝順這兩個字有多麼重要,作為兒女,
孝順父母是應盡的義務,不要以為有錢就是孝順。
沒有錢,並不是孝順不孝順的理由。
有錢了,自己固然可以讓父母有一個幸福的晚年;
但是,有錢了,父母就一定會有幸福的晚年嗎?
很多人有了錢之後,也沒有好好奉養自己的父母,
他們的父母也沒有感覺到他們的孝心,
從這一點上說,孝順與否,和錢是沒有多少關係的。
孝順,更多的時候,是需要一顆心,而不是錢;
說簡單明了一點兒,孝順是心,是行動,而不是錢。
百善孝為先,孝順爹娘,人人敬重。
下面這首孝母歌,包含著對母親的深情厚,值得傳揚頌讀!
養兒怎知母艱辛, 伸手不能差分文,
娘盼子女長成人, 買樓娶媳抱孫孫。
洗衣做飯接學生,母親成為一傭人,
買了樓房樂翻天,沒有老娘的一間 。
一生積蓄都花盡,心甘情願為兒孫。
單等自己年老後,想花一分難壞人。
年過六十日見老,時時刻刻都用人,
一娘能養十兒女,十兒難養娘一人。
奉勸天下不孝子,懷抱嬌兒想自身,
不是父母呵護你,你又怎能長成人,
即使你盡十分孝,回報老人有幾分。
百善孝為先! 貴人不嫌媽媽髒,賢士不嫌媽媽老,
老媽就是家中寶,別嫌老媽丟自臉,
只要媽媽添福壽,寧願要媽不要錢。
媽媽的恩情我們這輩子都還不起!
感恩父母、知恩父母、報恩父母。
祝全天下老人家幸福安康!
題外話:
中國有句老話:百善孝為先。
所有的善事好事裡面,盡孝是頭等大事。
為什麼這麼講?一方面,養育之恩,高於一切。
不管父母生養我們出於什麼目的,
養兒防老也好,傳宗接代也好,意外懷孕也罷,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
在座的各位,不論你現在有多大權有多大勢,
要是沒有父母的生養,地球上沒有你這個人,你現在的一切從何談起?
所以說,養育之恩,高於一切。
我們有些人得到別人特別大的幫助後,
感念起人家大恩大德的時候,常常會用到一個詞:恩同再造。
這個人對我的大恩大德,就如同又生了我一回,這麼的重要。
這裡也可以看出,養育之恩,高於一切。
《朱子家訓》裡面講: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那麼這重於泰山,高於一切的養育之恩,
我們該不該去報,該如何去報?
我想只有盡孝,好好去孝敬父母。
說百善孝為先,還有一個原因,盡孝不能等。
父母一去世,說什麼都晚了。
別的事情你推後幾年還可以做,
盡孝,父母一走,哪裡還有機會?
人能活多大歲數,不是自己說了算的,
說離開就離開了,真可謂生死無常,有太多的偶然性。
比如說:
出門走走,車撞了,家裡坐著,地震了,
睡著睡著,升天了,醫院一查,癌症了。
例子有點極端,但都是事實,生命有太多的偶然性。
所以佛家講生命在呼吸之間,有呼吸的時候,說明還活著,
呼吸一停止,就等於跟人世說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