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生活

從身無分文到年賺 60 億,她用親身經歷告訴女兒:女人,最大的貴人是自己!

“成功是每個人都嚮往的,然而要得到成功之神的眷顧,
是和天時、地利、人和分不開的。”——臧健和

灣仔碼頭創始人“水餃皇后”臧健和於2月8日逝世,
終年73歲,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可以說,臧健和創建的灣仔碼頭,
不僅開創了一個輝煌的“水餃時代”,
她還把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生意做到外國人都刮目相看。

一、1945年,臧健和出生在山東日照的一個農村家庭,
兒時的夢想是從事跟醫學有關的職業。

20多歲終於成為一個護士的她邂逅了自己的摯愛,
來山東援華行醫的泰籍華人丈夫。
婚後,他們的生活很甜,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
但沒過多久,泰國傳來了一個令人傷感的消息,丈夫的親人逝世了。

無奈之下,丈夫只能先回國處理親人的喪事,
臧健和也明白死者為大,只得讓丈夫先離開家,
這一別,這個男人就再也沒有回來,
多年後,臧健和來到泰國才發現,那個摯愛之人已然變心,
瞞著自己在泰國偷偷結婚,又娶了個老婆。

那段時間臧健和極其悲傷痛苦,此時的她已經有了兩個女兒,
這意味著她完全要憑一己之力去養整個家庭,
對於那個時期的女人來說,沒了丈夫,很容易被人欺負,
想到這一點,臧健和咬牙也要給孩子帶來好生活。

她白天一個人幹三份工作,
晚上還要做好吃的給孩子,
就是怕她們生活的不幸福。

有一次她還差點摔裂腰骨而一度失去工作,
朋友的誇讚,讓臧健和想到了一個新的掙錢養家方向,賣最擅長做的水餃。

因為臧健和帶著孩子跑到香港打工,
所以她第一個想到的賣水餃地點就在灣仔的碼頭。

由於當時香港沒有地鐵,船運是主要交通方式,
她拿著500港元自製了一輛推車,
開始往返於碼頭的岸邊做起了賣水餃的生意。

必定是無證經營,三天兩頭有人來找她麻煩,
有人更是嘲笑她,“在香港賣什麼餃子,
皮像棉被一樣厚,那是北方佬才愛吃的東西。”

面對各種冷嘲熱諷,她首先想到的是孩子,
自己不能就這樣被別人的言語擊敗,咬牙也要堅強的挺過來。

她白天依舊在碼頭賣水餃,
晚上則悄悄的研究什麼樣的水餃能符合所有人的口味,
為了讓餃子更好吃一點兒,她還跑到香港各式各樣的餃子店,
找師傅求學,尋找餃子餡與皮的奧秘。

二、1983年是臧健和人生的一個轉折點,
香港大丸百貨的老闆在機緣巧合之下
嚐到了她做的餃子,發現了商機,還想要投資她。

由於大丸百貨是第一家在香港開辦的日本百貨公司,
擁有很多經營渠道,產品質量也很過關,
很受當地老百姓歡迎,這樣的合作機會可以說是非常難得的。

接受投資,不僅不用在起早貪黑的賣水餃,沒準還能擴大生產規模。
但臧健和卻沒有同意這個天大的恩賜,而且她還拒絕了日本老闆兩次。

第一次拒絕。
臧健和當時並不認為自己有能和大丸百貨合作的能力,
她賣水餃只是為了養活孩子,而且自己也沒有工廠,
別人給你投資,如果給不了對方相應的回報就不要承諾。

第二次拒絕。
日方想要生產出來的水餃貼上自己的商標,變成日本人的牌子,
臧健和沒有同意,她覺得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與功夫,
不能為了錢就讓日本人學了去。而且一旦對方掌握了核心技術,自己早晚會被拋棄。

被拋棄過一次的臧健和深知,只有掌握主導權才能有立足之地,
彼時臧健和與她的水餃已經在當地小有名氣。

嗅到商機怎肯放過,日本老闆的第三次堅持
最終還是打動了臧健和。可以留下“灣仔碼頭北京水餃”的牌子,
日方則提供牌照以及工廠需要的資金。

這一個合約一簽就是20年。
雖然日本人給了這樣一個大訂單,批量做餃子。
但臧健和還是一如既往的跑到碼頭上推車賣水餃,
而且價格並沒有因為有了名氣而上漲多少。

有了資本的幫助,灣仔碼頭慢慢做大,產品從現煮水餃擴展到冷凍水餃。
隨著大丸百貨旗下商超的全面鋪貨,其它一些百貨公司也好似看到了商機。

他們紛紛來找臧健和談判,都想引入灣仔碼頭。
就這樣,這個碼頭餃子開始有了品牌,
備受香港當地百姓追捧,嘲笑她的人,早已不見踪影。

2年之後,臧健和顯現出了非常聰慧的商業頭腦,
她沒有沾沾自喜,而是乘勝追擊,
接連建起了好幾個水餃工廠,並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

臧健和一躍而起,從一個普通的小商販,變成一個備受尊崇的企業家。

隨著母親生意的壯大,兩個女兒相繼出國留學,
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只待有朝一日可以幫助這個最愛的人。

三、1995年,一部名為《水餃皇后》的電視劇在香港熱播,
改劇講述了一些年輕人自力更生的奮鬥故事,
臧健和便是其中主角的原型。

“水餃皇后”臧健和在當地已經家喻戶曉。
通常以人物為原型的電視劇大多講述的是已經不存在的歷史人物,
很少有人會拿還健在的人拍電視劇或電影。

就像現在,馬雲那麼成功也沒見有人把他拍成電視劇,
通過這點可以看出當時臧健和在香港的影響力非常之巨大。

1997年,是臧健和人生的第二個轉折點,
從此刻開始,灣仔碼頭由香港品牌變為中國品牌,走向世界。

美國最大急凍食品生產商品食樂(Pillsbury)向灣仔碼頭遞了橄欖枝,
雙方合資1000萬美元在上海新建的工廠在1998年投產,
灣仔碼頭正式打入內地市場。其後,廣州、北京的生產基地也紛紛投產,產品走向全國。

其實在和品食樂合作之前,也出現過一個小插曲。
就像當初二次拒絕日本人一樣,臧健和開始並沒有打算與美國人合作,
她覺得吃著漢堡喝著可樂的美國人哪懂什麼餃子,
還想做到全中國、全世界,簡直是做夢。

但當她參觀了美國人的工廠之後,開始改變想法,
她覺得美國人雖然不懂餃子但是技術確實非常先進,
人家有長處就該去虛心學習。“

原來我是井底之蛙,坐在小井裡沾沾自喜,
以為做出了好產品,卻沒看到世界食品業的高科技管理、
高科技機械,可以讓產品更加精益求精。”

在產品不斷打磨,物流渠道逐漸暢通的同時,
灣仔碼頭的品牌也在積極推廣,
幾乎很多重要的電視劇廣告時間,
都能看到這個品牌的廣告出現。

廣告中,那個女人真的就像媽媽一樣包水餃,令人動容。

可以說,如今的灣仔碼頭佔據著冷凍便食的半壁江山,
不僅有15大生產基地,一些食品更是陸續出口海外,
進軍全球商超,年銷售額更是超過了60億。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崛起與產品的高速迭代,
冷凍便食的市場在被各類平台衝擊著。

灣仔碼頭也經歷著風風雨雨,但這個品牌卻已深入人心。
願像媽媽一樣做產品的“水餃皇后”臧健和在天堂安好。

生活就像爬山,今天我爬到了一半,但我並不滿足,
因為我的前面還有人,一個企業家永遠不可以封頂。

因為你是女人。 著名作家埃爾弗裡德·耶利內克,

在其著作《魂斷阿爾卑斯山》中說:
「 我們一直用我們睜開的 雙眼眺望,
只為尋找自己, 然後努力生長,力爭成為森林。」
這是臧健和的人生,也是很多不曾因為被拋棄、
被背叛而放棄尋找和努力生長的人 的人生座右銘。

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
你以為他們一路走來處處 有貴人相助。
 但實際上, 她們最大的貴人, 永!遠!是!自!己!

Reference: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