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生活

不隨意評價別人,是一個人最高級的修養!

一位名叫約翰的男子得知,
妻子的朋友要到他們的城市看病,
想來家裡住一段時間,
然而這位朋友高中時曾追過妻子,
他並不想這個人和他們一起住,
但礙於妻子的面子,
他只能答應。

妻子的朋友過來後,
約翰總覺得他一副圖謀不軌的樣子,
約翰曾偷偷觀察過他,
發現他的眼神永遠都是鬼鬼祟祟、
飄忽不定的,
他們一起吃飯時,
他多次嘗試跟那人說話,
那人的眼睛要嘛盯著旁邊的妻子,
要嘛躲躲閃閃,
就是不看他。

有一次,
他終於受不了了,
忍不住質問妻子的朋友:
「為什麼你永遠不敢看我?
聽說你追求過我的妻子,
你是不是在心虛什麼?」

妻子的朋友一臉尷尬地解釋說:
「對不起,我並不是故意的。
因為一些意外,
我的眼睛出了問題,
經常無法協調運動,
我來這兒就是治這個病的。」

後來,
儘管約翰再三道歉和挽留,
妻子的朋友還是立馬搬走了。
為此,
妻子還和他大吵了一架。
約翰又窘又悔,
不僅自己丟了臉,
顯得小心眼,
還冒犯了別人,
給別人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害,
同時也影響了妻子的友誼。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不了解情況、
不知道別人的生活,
就不要隨便開口質疑和批評。
人總是習慣站在自己的角度上,
以自己的思維慣性去看待和解讀問題,
立場不同,想法就不同
每個人的思想都是有局限性的,
很可能你覺得對的東西,
其實是錯的,
你覺得錯的東西,
也有可能是對的。

修養高的人懂得多關注自己,
少批判他人,
絕不會因為想法不同,
就去肆意干涉別人,
因為他們知道,
生活中人人都有自己的難處,
有些人的行為看似不正常,
實際上有無法言說的苦衷不了解,
就沒有發言權,
更沒有資格指責。

然而,
不論是在生活中、工作中,
還是網絡上,
總有那麼一些人,
整日待在自己狹小的天地裡,
以為自己什麼都懂的他們,
最喜歡無所顧忌地譴責、批判他人,
並美其名曰「性子直」,
但其實,
他們只是一味地靠批評他人
來獲得「好為人師」的快感

批評,
就是希望別人與你的要求一致,
當一個人批評另一個人的時候,
兩人的關係常常是不對等的,
例如上司批評下屬,
父母批評孩子,
老師批評學生。

而在生活中,
人與人交往時,
關係是平等的,
脫離了身份的約束,
別人就會不那麼樂意聽你的批評。

例如前段時間,
在微博上有一個傳得很火的視頻:
一位大媽因為地鐵不讓座,
很氣憤地在罵小伙子,
小伙子卻坐在位子上巋然不動,
死活不讓,還朝鏡頭嬉笑。

網友們看後,
紛紛批評那個小伙子臉皮厚、
沒公德心、不懂尊老愛幼等等,
一時間,
這位小伙子簡直引起了公憤,
被罵得狗血淋頭。
後來小伙子很委屈地說,
當時自己剛結束一天的志工活動,
特別累,
後來來了一位抱小孩的媽媽,
他是準備讓座的,
只是收拾東西讓得慢了些,
大媽便開始批評他沒素質,
指揮他必須讓座,
還拿手機拍他。

小伙子當時火就大了,
心一橫,乾脆賭氣不讓了,
還衝著鏡頭比了個“耶”,
一些網友又紛紛表示,
確實是大媽不尊重人,
沒了解事實就隨便譴責別人,
指揮別人,
當然會引起別人的反感。

一件原本說年輕人沒公德心的事,
一經驗證,
竟反轉成了老年人不懂尊重和理解年輕人。
很多時候都是這樣,
別人也許根本沒有錯,
是你只看到了皮毛,
便以為看到了整個真相。
當你不清楚別人遭遇了些什麼,
最好的方法便是沉默,
一旦貿然開口,
垮掉的是你自己的形象。
那些一出事就不分青紅皂白批評指責別人的人,
只會越來越彰顯他們的無知淺薄。

這世界,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
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每個人的言行背後,
都有自己的理由,
多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思考,
才能更理解對方,
體諒對方。
大媽和小伙子,
如果有一人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
那麼也不至於鬧到這般難堪。

卡耐基說過:
「如果你想學會待人處事,
那麼就請你記住三大原則:
不批評,不責怪,不抱怨。
只有不夠聰明的人才批評、
指責和抱怨別人。」

喜歡批評別人的人,
往往是對他人要求極高的人。
在開口之前,
多問問自己達到這樣的要求了嗎?
聰明的人,
從不輕易指責批評別人,
因為他們深知,
每個人的成長環境、
生活經歷都大不相同,
不可能所有人都能達到同一個標準。

不能因為你做到了,
別人做不到,
就覺得自己高人一等。
這世上,
也總會有些別人能做到,
而你不能做到的事,
正如《聖經》裡所說:
「你們不要論斷人,
免得你們被論斷。
你們怎樣論斷人,
也必怎樣被論斷;
你們用什麼量器量人,
也必用什麼量器量你們。」
所以,
別再輕易指責批評任何人了。

Reference:COCO01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