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命理

《金剛經》中有「4句精華」,每天讀一遍,讓你看開很多事

《金剛經》傳入中國後,
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
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最為流行。

唐玄奘譯本,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為鳩摩羅什譯本的一個重要補充。
其他譯本則流傳不廣。

《金剛經》通篇討論的是空的智慧。
一般認為前半部說眾生空,
後半部說法空。

金剛經,有 4 句精華,
讀的越多越容易開悟!
金剛經,是鳩摩羅什翻譯的一部,
佛教重要經典,
金剛經全經共三十二品,
整部經書只有幾千字,
而這幾千個文字中,
卻有太多名句,
可破迷開悟。

而金剛經上說:
任何一切的財富以及身命佈施,
都不及受持金剛經中,
四句偈的功德之大,
那到底是那四句偈,
有如此大的功德?
在書中並沒有詳細指明。
不過這四句話,
如果大家可以經常去讀,
去悟,也必然會功德無量。

第一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這句話大概含義,
是要告訴我們,
一切世間法,
各種生滅的現象,
就好像夢幻一樣

如水泡一樣,
如影像一樣,
統統都是不真實的,
容易破滅的,
也就是無常的。

又如早上的露水一樣,
太陽一出來,
也就消失了,
這就好像我們的人生一樣,
無常一到,
人與露水一樣。
如閃電一樣,
剎那間就會消失不見,
我們無法把握任何生滅的想像。
所以佛要我們,
不要去執著這些,
如是就好。
 

第二句: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如來,
也就是事物本來的樣子,
也指佛、法性、自性等。
如果以看到的形象,
和聽到的聲音,並認為,
如來是可以求到的,
那是我們理解錯了,
走了錯誤的路。

佛不可求,不可見,
如來,從未來過,也從未去過,
你若認為,佛從世間外而來,
那就錯了,
如果認為佛會到世間外去,
那也錯了,
佛就在愛我們生活當中,
人人都具足了佛性,
沒有一尊佛,是在心外的,
所以,學佛要向心內求,
莫向心外求,
因為身外無佛。

第三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禪宗六祖慧能,正是聽到這一句話,
才開悟的,
金剛經上說,
一切諸佛菩薩,
皆從此經出,可見,
金剛經,卻是一部,
值得反覆去讀誦的上等妙經。

既然六祖聽聞這一句,
便言下大悟,可見這一句,
也必然是金剛經的精華所在,
這句話,大概含義,
要我們做到,
無住、無相、無念。
只有無所住,
才能見到自性。

金剛經告訴我們,
不可以執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只要離一切相,
也就做到了無住,
不執著任何一念,一事,一物。
所以金剛經又說:
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第四句:凡有所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這句話,與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剛好相對,
若著了相,把看到的,聽到的,
認為是真實的,就無法見到,
事物本來的真相,只有見到,
諸相非相,才能見到如來。

諸相非相,是告訴我們,
一切相,都不是我們看到的樣子,
這些會變化的現象,都不知真實的,
而是虛妄不實的,
如果我們可以透過現象,
看到事物的本質,
也就能見到,
事物本來的樣子了,
這個樣子就是如來。

Reference: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