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生活

與其有錢,不如「值錢」: 30歲以後,學會「這3件事」,越老越有本事!

30歲
是所有人最好的年齡,
哪有什麼中年危機...

前幾天有位讀者
在後台留言,
自己 35 歲了,
在大公司上班,
薪水不錯,卻異常焦慮

我問他為什麼,
他說步入中年,
越來越覺得自己沒有價值,
覺得自己是靠著資歷老走到今天

就像是寄居於公司的空殼蟹,
一旦失去平臺,
便一文不值

步入職場的我們,
或多或少都會有類似的恐慌,
總害怕自己沒有價值,
隨時會被替代,
想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值錢」,
卻不知從何做起

但一個人的價值
不等同於現有的資產
也不在於起點的高低
明白這3件事,
你的人生也能越來越「值錢」...

一、把時間當回事的人,
才會越來越「值錢」

電影《鐘點戰》裡,
人們的年齡被固定在 25 歲,
沒有自然去世,
唯有時間是可以流通的貨幣

一個人的時間用完之後,
就會走向滅亡,
到了 25 歲之後,
時間只能從父母那繼承,
或努力工作賺取

有點類似於現實生活中的金錢
不同的是,在電影裡,
金錢變成時間的附屬品,
人們可以用金錢
來交易自己剩餘的壽命

現實中我們卻把時間
當成最不值錢的「消耗品」
一昧的浪費

就像梁實秋說的:
沒有人不愛惜他的生命,
但很少人珍視他的時間...」

一個人是否「值錢」
往往和他善用時間有關

不難發現,
我們身邊大多取得一定成就的人
都擁有很強的時間觀念

只有把時間花在真正有意義的事,
你才能越來越「值錢」,
就如同多一個技能,
生活也多了一個選擇

就像蔡康永說的:
「 18 歲覺得英文難,
放棄英文,
28 歲出現一個很棒
但要會英文的工作,
你只好說我不會」

擁有一個更棒的工作,
其實已經向「值錢」又邁進了一步,
而你在 18 歲時已經拒絕

「窮人」總是毫無知覺地
浪費時間,
而「值錢」的人
選擇把時間
花在不斷讓自己增值的事上

松浦彌太郎在《時間管理術》中說:
「投資的時間,
則是把時間用在對你的人生
可持續發展產生價值的那些事上」

投資時間,
就是投資自己,
只有善用時間,
才是一個人變「值錢」的開始...

二、敢「說話」的人,
往往都很「值錢」

剛畢業時,和小艾進了同一家公司,
半年過後,
他的獎金已翻倍

月初過節回家,
聽母親提起鄰居小艾,
年紀輕輕,
年薪已過百萬,
母親拼命地誇小艾

我倒也不見怪,
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內部大會,
公司推出歐洲房地產項目,
感興趣的同事
可以申請協調部門

對於未知的工作,
會議室裡鴉雀無聲,幾十秒後,
作為新人的小艾舉手:
「我想試試」
部門經理朝著小艾看,
示意她:「你不行的」

小艾接著解釋:
「我雖然英語一般,
但我對海外房產很有興趣,
不如讓我試試吧...」

換部門後我與小艾少有聯繫,
有次碰到便約吃頓晚飯,
我問小艾:

「大家都是新人,
工作經驗尚有不足,
怎麼不多學些東西再轉部門,
這樣壓力也小些」

小艾直言:「我也想等呀,
可是哪有剛好的時候,
機會來了就要抓」

後來幾年,
小艾越做越好,
又毛遂自薦
從地產資源開發申請到前線銷售工作,
後來又成為了法國負責人

如今的年薪百萬並不是空穴來風,
一路上,
一有機會小艾就往上跳,
從不沉默

她抓住了每一個
讓自己變「值錢」的機會,

當別人猶豫不定時,
小艾總是第一個開口,

「值錢」的人
不放過表現自己的機會

有人說:「沉默是金,
是金子總會發光」

但一等再等,
保持沉默,
機會不會自己來敲門
只有敢說敢做,
人生才有往上走的可能

在機會面前猶豫不決,
想等著伯樂三顧茅廬
只會越來越「窮」,
殊不知好酒也怕巷子深

在有選擇時做「敢說話」的人,
才能讓自己越來越值錢
在工作中遇到機遇勇敢一點吧,
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並去嘗試,
相信你的人生會有所改變..

三、自從學會拒絕,
人生「值錢」多了

深海晶只是一個小助理,
卻要做三到五人份的工作

前段時間看了日劇
《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
新垣結衣飾演的深海晶
是一名 IT 公司的小助理

拿著小助理的薪水,
一天 24 小時隨時待命,
不僅要主持發布會,端茶倒水,
還要和客戶吃飯陪笑,
每天有做不完的工作

這樣的老好人深海晶拚命工作,
卻被同事說成是「靠臉吃飯」
因為好脾氣,
老闆和同事對她無盡刁難

就連她捨棄自尊,
向客戶下跪
客戶也只是看在她的顏值份上,
想趁機占她便宜

飽受工作折磨的深海晶
在生命掙紮後,
撕掉了老好人的「外皮」,
她把職務調整書扔到了老闆桌上,
開始拒絕那些原本就不屬於自己的工作,

當她態度強硬時,
老闆反而一再退讓給她升職
當深海晶開始拒絕的時候,
不僅拿回了自己的自尊心,
反而加薪升職
讓自己越來越值錢...

在我們生活中
又何嘗不是如此,
我們總是心軟於拒絕

別人一個請求,
我們就一口答應,
對待一些無用的社交關係時,
我們總是不忍回絕

以為這成就了
我們的「好人緣」,
其實才是我們不值錢的
「罪魁禍首」

蔡康永說:
「做溫暖的人是容易的,
學會冷淡,
才是給了自己進步的機會

只有學會拒絕,
我們私人的時間
才會漸漸豐腴...

真正「值錢」的人,
都知道為自己的社交
做減法

對一些自己不敢興趣
及無用的社交,
我們更要果斷拒絕,
當一個人活得「值錢」時,
就是他已經釐清自己的人際關係,
知道在某些場合學會拒絕

把浪費在幫助別人
和無用社交上的時間,
用於投資自己,
你的人生才會越來越「值錢」

經濟學中有一種術語
叫做:「獲取成本」

在我們的內心,
有一種衡量人事物價值的尺度,
太輕易獲取的東西
往往是低成本的
也就不被珍惜

而相對較難獲得的,
在我們內心卻被歸類為高價值

人生不是阿諛奉承其他人,
就像你是否「值錢」,
在意的人
也只有自己罷了,

我們總是不會拒絕,
毫無知覺地浪費時間,
在機會到來時保持沉默,
才活成了如今連自己都看不起的人...!

Reference: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