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低估一個穿衣講究的女人,你穿著什麼樣的衣服,就代表你有怎樣的修養!

「一個會穿衣的女人,已經成功了一半。」
因為你所有的驚豔,都來自於長久的準備。
而這個準備的過程,
就是你不斷積累知識,提升品位的過程。
查理芒格說過
「想要得到某樣東西的最好方法,就是讓自己配得上它。」
所以,想獲得更多更好東西的方法,一定是讓自己變得更好。
1、你的形象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別人的尊重
鐘曉瑩老師也說過一句話頗有道理:
「你穿的美麗得體,別人記住的是你的人;
你穿的邋裡邋遢,別人只會記住你身上邋遢的衣服。」
2、你的形象折射在孩子身上,決定著別人對他的看法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曾做過一個試驗,
他們讓一個小女孩
分別以講究和邋遢兩種形象去求助路人,
看人們是否會區別對待這個看似迷路的孩子。
結果,對於穿著講究的小女孩大家都非常有愛心,
紛紛上前詢問是否需要幫助;
而對衣衫襤褸的小女孩,
卻沒有任何路人上前幫忙,
甚至她去到餐廳都會被人趕走。
但事實上,人們在看待一個孩子的時候,
看到的不僅僅是他的言行穿著,
更是通過他的形象看到他背後的家庭、背後的教養。
一個孩子如果連最基本的穿著講究,
談吐乾淨都做不到,
就會有人對他的家教產生懷疑。
這社會上帶有色眼鏡的人那麼多,
一個穿得邋遢的孩子,
總會有人覺得他是訛錢的「小叫花子」。
物質是一種財富,
素質和教養則是你給予孩子的另一種財富,
孩子的形象由這兩種財富構建而成,
而這個形象決定孩子能否被外面的社會尊重。
孩子的形象是你的一面鏡子,
別讓孩子為你的邋遢不講究買單。
3、你的形象掌握在自己手裡,穿衣講究從來無關年月。
護膚品牌Rodin的創始人Linda Rodin,
標誌性的銀髮和講究的穿著,是她的標籤。
雖已年近70,但依舊如少女一般活力。
即使這位女士已不再年輕,
但渾身上下依舊散發著優雅和活力,
每一個見到她的人依舊會心醉。
一個側身,足以吸引人,足以被震撼。
Linda Rodin年輕時做過模特,後來又轉行造型師。
在時尚圈長期浸染的經歷,
讓她由始至終都沒有放棄過對美的追求,
對講究的執著。
所以才能修煉出我們現在看到的洗盡鉛華,
優雅依舊。
到了一定年紀,
你的穿衣品味裡就帶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
愛過的人,曆過的事,哭過的淚和灑下的汗。
這世上,總有人講究,
總有人越來越講究,
為什麼不能是你?
永遠不要拿年齡作為你將就的藉口,
孔雀仙子楊麗萍年近六十還滿身仙氣,
國民女神林青霞年過花甲仍被奉為不老女神,
哪怕到了90歲,只要講究,你也會是最美的樣子。
失去講究是比失去愛情更大的災難!
愛自己,才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你要對自己好一點,
你要知道做什麼才會對自己好,
你也要明白,細節會透露你有多努力,
生活將以豐盛回報那些努力自我講究著的人們。
尼采曾說過,
「女人如果沒有本能地去做配角,就不會那麼精通穿衣打扮」,
或許有人不認同這句話。
職場上越有主角感的女人,越是精通穿衣打扮。
畢業之初,公司新人培訓,
當時講師教完各種著裝規定後,
對我們總結說,
看一個人的穿著,能看出這個人是否尊重這份工作。
當時坐在台下的我,心裡的OS是,這未免過於形式主義了吧。
後來我發現果真如此,
拿我自己來說,
當我去一場重要的面試,或去見重要的客戶,
我真的比平時更加注重穿著。
前一天就搭配好要穿的衣服,
用掛燙機把衣服熨燙平整,
第二天出門前還會用粘塵器來回在衣服上滾一下。
我的經驗告訴我,穿的得體乾淨,
會更加自信從容,結果通常比預期順利得多。
好像真的是這樣,越是對穿衣用心的人,工作業績表現越好。
前段時間,讀了楊瀾的《世界很大,幸好有你》,
她在書中總結採訪穿衣心得:
純白色會顯得膚色黑,純黑色看上去沉悶,
細條紋或碎格子的衣服會在螢幕上顯得很「閃」。
此外,還要考慮服裝的樣式、顏色、風格,
與採訪環境、嘉賓身份、訪談內容的契合程度。
像是採訪嚴肅的政要,就穿單色套裝;
採訪靈動的藝術家,要混搭出美感。
讓我最感慨的一個細節是,
遇到外出剛到飯店就得迅速出門,
沒時間熨衣服的情況,她把服裝掛在淋浴間內測,
洗澡時借用蒸汽把面料恰當地舒展開來。
我從楊瀾的「敬衣」,領略到她的「敬業」。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女人花時間在穿衣上,
她們用於鑽研業務的精力就少了,
但有實力的女人往往更有穿衣力,
女人注重穿衣就是一種職業化的表現。
永遠不要低估穿衣講究的女人,
精緻是講究出來的優雅,
她們接納自己,忠於自己,堅持自己,
連靈魂都有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