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命理

「種因得果」這三件事每做到一次,福報便多增加一次!

俗話說:“善有善報,永不過期,惡有因果,三代還債。”
做一個善良的人,種善因,得善果。
種下善良,總會有秋收的季節,種下美好,總會有幸福的回報,善有善報,即是故事的開始,也是故事的結局。
人生只需要播種一個善良,傳遞一縷溫暖,讓心中燦爛成海,互相取暖,度過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光。
師傅說:這三件事每做到一次,福報便多增加一次。

1.以慈悲心對待這個世界

佛教的核心要旨就是慈悲二字,離開了慈悲就不是佛教。
所以,作為一個佛教徒,或者對佛教感興趣的人,就要時刻想著要以慈悲心對待這個世界。
曾經,有一位禪師在林下打坐,忽見一個獵人,打中一隻野雞,野雞受傷逃到禪師座前,禪師以衣袖掩護這只野雞。
不一會兒,獵人向禪師索要野雞:“請將我射中的野雞還給我!”
禪師慈悲地開導獵人:“它也是一條生命,放過它吧!”
“你要知道,那只野雞可以當我的一盤菜!”
禪師拿起防身的戒刀,想要把自己的肉割下來,送給獵人,
說道:“從我身上割下一些肉,夠不夠抵你的野雞,你可以拿去做一盤菜了。”
獵人大驚,當下覺悟禪師慈悲之心。

2.以無相佈施待這個世界

現在很多人都很喜歡佈施,因為佈施將來會有富貴果報。
可以說,能夠懂得佈施,經常佈施的人是值得讚歎的。
因為即便是出於私心,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幫助了他人。
但這些都是有漏的善法,並不能得到最真實的大福報。
為此,《金剛經》中,佛陀專門用了一定的篇幅,為眾生講說了要無相佈施。
經中說:
「應無所住行於佈施,所謂不住色佈施,不住聲香味觸法佈施。
須菩提,菩薩應如是佈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佈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何為無相佈施?」

簡單來說,在幫助他人時,不考慮自己的得失,只是“單純”的想要幫助他人
佈施行善要多做,做完之後就要趕緊忘,別記在心上。
另外,佈施之後要回向,把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眾生也好,回向給自己冤親債主也好,總之不能貪圖佈施的功德,這樣自然就能獲得無量無邊的福德。

3.以結緣之心來善待世界

和某事、某人建立起一種關係,稱為結緣。
沒有私欲的關係是淨緣,自利利他的關係為善緣,只有創造更多的淨緣和善緣,才能稱作廣結善緣。
在很多層面上,佛教教給人的道理,和世間老百姓認可的行為是相同的,長輩也常教育我們,要與人為善,只有這樣才能有好的人緣,運氣就會變好。

佛教中說的廣結善緣,也是這個道理。
結善緣是一種良性迴圈,是一直在種善因,有了善因,自然有善果,福報也會通過善果的形式體現出來。
因此,多多參與利益眾生的善事,也是修福報很快的方式之一。
比如,可以在寺院中做義工,參加公益活動等等。

想要聽到山谷裡善意的回音,自己必先喊出善意的聲音。想要更多回報,要種下更多善因。

Reference: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