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生活

一句『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影響力非常巨大,超乎你我想像!

會教育孩子的父母,是寬容的,而不是對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指手畫腳。
好父母會尊重孩子,變“說”為“聽”,只是對孩子提出原則性建議;
反過來,如果孩子長期受父母言語傷害,在負面情緒的影響下,他們就會啟動『選擇性失聰』
來保護自己。

一個小男孩蹲在地上大哭。因為哭聲很大,經過的路人全部都看向了他。
小男孩可能兩歲左右,蹲在地上用兩隻小手抱著膝蓋,一邊哭一邊看向前方,
大概二十來步遠有一個女子站在路邊,嘴裡似乎還在罵著什麼。

過了一會兒,那個女士一邊罵一邊走向小男孩:「再不聽話,我不要你了!」
老一輩父母給年輕父母的「經驗」是:『不要管他』;『不要把他慣壞了』;
『再不聽話就不要他了』.....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很多中國的孩子都有過「被丟下」的經驗。但父母並不知道,那個被「丟棄」在黑暗中的孩子
正在經歷怎樣的恐懼,當然也更不會知道,這樣的恐懼情緒,還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
恐懼的影響力非常巨大,超乎你我想像!

早期的體驗,會影響一個人未來和別人如何建立關係。「被丟下」的感受,
會廣泛地延伸至各種形式的關係中——親子、手足、伴侶關係。「被丟下」的傷心與恐懼,
對孩子而言是巨大且難以排解的!

長大以後在面對關係時,只要面臨相似的場景,大至他人轉身離開、突然消失,小至發現與身旁的人意見不合,都容易引發「被丟下」的陰影。在關係裡,因為害怕被丟下,處處讓步與討好,很可能就是幼年有過深切「被丟棄」的感覺,而不知不覺發展出的性格。

讓我們來看一下這個短片:
 


當孩子慢了一點,就等等他;當孩子哭鬧,也別威脅「不要他」。
只需要對他說:你要哭可以哭一會兒,我會陪你。
把孩子留在黑暗中獨自哭泣,這樣的養育方式,在我們這一代就終止了吧!

Reference: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