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生活

馬雲:企業做大不一定『快樂』,做小不一定『不幸福』

企業講戰略之前,需要先想明白三件事,你有什麼、你要什麼、放棄什麼?
【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雲27日在第三屆湖畔大學的第一課開講】
使命
幫助誰實現怎樣的價值,我們要成為一家什麼樣的企業。

阿里的使命感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有人說我進公司就有使命感,這個不可信,一定要天天講。
我跟阿里巴巴招來的員工講兩個公司,一個是GE(通用電氣),一個是迪士尼

GE
在100多年前創建這家公司的時候,那時候愛迪生發明了電燈泡,
他們公司第一個使命就是「讓天下亮起來」。
迪士尼

使命是讓世界快樂起來
make the world happy
所以他們最早招進來的員工
都是自身很開心的人,或者沒辦法進入公司。

人從出生的那天起就走向死亡,企業也一樣
企業能做到80年就很了不起,這一開始就是阿里巴巴的目標,但我一看人家都是百年企業,我一看比人少了20年,我說阿里巴巴要做102年,1999年創辦阿里巴巴,正好跨過3個世紀。

願景
是要和戰略相互聯繫的,戰略制定的時間周期是5年左右。
首先我們做考慮要做的這個事情

對10年之後有沒有效果,如果沒效果,就不要拿到我們高層討論了。
星巴克創始人舒爾茨,跟我講過一個案例。
哪裡是寸土寸金,租金非常昂貴。
他看到有一個小店面在賣奶酪,於是引起了舒爾茨的好奇。

心想:
如此繁華的地段,開了一家這樣不起眼的小店,
怎麼支付的起租金。舒爾茨便問做奶酪的老頭,您在這裡開這樣的小店,房租交不交得起?
老頭笑著跟舒爾茨講到,你先買我20元的奶酪,我就告訴你。

於是,舒爾茨購買了20元的奶酪後,老頭走到街面上,跟舒爾茨說:你看,從街面的這頭,到街的那頭,都是我們家的鋪面;我們家幾代人,都是在這塊賣奶酪。

店主說道:
我們對其他生意不了解,沒有興趣、也不會做。
每賺一點錢,就購買一個門面;
結果,邊上所有的店都租了我的門面,我依舊做我的奶酪,我覺得無比的快樂。
我兒子在距這半小時外的農莊做奶酪,一會就送過來。

以上兩個案例告訴創業者,只有你熱愛,你堅持,知道什麼是你想要,什麼是你不碰,確實把他做到極致,這樣的創業才容易成功。
馬雲分析到:「企業做大不一定快樂,做小不一定不幸福。
而我們現在的很多企業,而現在很多企業只是盲目的強調,做好、做大、做強,迷失了創辦企業的初衷」。

我們要思考,願景和使命千萬不要定不可實際的目標,一定要想和你自身有沒有關係。
我和一個人聊30分鐘,就能知道他有沒有使命。
他不一定用這個詞,但就能知道他有沒有。
大家要注意,招人的時候,你一定要知道這個人有沒有做事的快樂。

企業應該多花點時間在招人上,不要迷信最好的人,要找最合適的人,好的員工一定是培養,磨合和爭吵出來的,有才華的人都有一點不對付,總是一個地方做的好,一個地方又做的不好。
小公司的成敗在於你聘請什麼樣的人
大公司的成敗在於你開除什麼樣的人

大公司裡有很多老白兔,不幹活,並且慢慢會傳染更多的人。
如果一個人沒有開除過人,那阿里不會讓他去招聘人。我們中國的領導很少會找員工談話,即使找了,也不好意思批評員工,總是要帶上幾句好話,這就讓員工不知道是被表揚了還是被批評了,
這就全亂套了。

領導者不要丟掉和員工溝通的機會
也不要丟掉開除人的機會
2012年的時候我說,2013年營業額要翻一番,之後他們給我算了下,說預計要增加8700人,我說不行太多,後來改成了7800人,我說不行,再後來是6000,我還是說不行,他們說那你說多少,

我說200人。
他們說不可能,我們還要儲備人才,我說,不要儲備人才了,把儲備的人都用了,但後來的確成了,是怎麼做的呢?
因為有200人的招人限制,團隊只能用更有能力的人

去替換掉能力不佳的人,這樣就把不幹活的人從團隊中踢了出去。
在淘寶的初期,我們也是團隊每增加一個人
就要增加一億的銷售額,這樣使團隊效率極大提高。

馬雲說,巨大的利益後面會隱藏巨大的災難。
支付寶當年一馬平川,知道會有對手殺進來,但沒想到會從哪裡殺進來。
餘額寶最初設計的是100億,就是想幫助別人解決零錢的問題,但一下子跑來幾千億。
支付寶也沒想過掙錢,後來的發展讓我們的人開始思考,我們看到利益的時候,忽略了本來要做的事情。

最後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大家遇到巨大的機會時,要冷靜想想背後藏著什麼。
這是我10幾年來的經驗,公司業績好的時候,我都會想有什麼事情沒看到。
所以,很多問題你都會碰上,如果沒有碰上是因為你還沒到那個位置。

Reference: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