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職場大學問:「我這人就是說話直?」你那「不叫真性情」,你那叫「情商低」!
很多人都以為情商高是會說話,
然而,情商高的另一個特性是:在適當的時候學會「閉嘴」。
去年,我去南京旅遊,我哥們正好辦了場轟趴,邀請我去玩。
轟趴選在他剛裝修好的複式樓,
在場人都恭喜他終於在南京有個很棒的落腳處了,
偏偏有個男生在讚美聲中突然說:
「你這房子裝修風格,一會中式,一會歐式,大雜燴啊,這樣很土。」
氣氛瞬間變得很尷尬。
到了派對時間,大家都吃得很開心,那男生又說了:
「跟裝修一樣,一會西餐,一會中餐,沒個統一的風格。」
別人品味好不好是別人的事,你會不會說話是你自身的問題。
如果實在不知道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
也不懂得說話之前過過腦子,學會閉嘴是最好的。
記住,當別人指出你說話不好聽時,
不要拿「我這人性子直說話直」來擋回去,
你那不叫真性情,你那叫情商低。
人際交往是一門學問,
說話是學問中的藝術,
既要學會「說出一朵花來」,
更要學會「沉默是金。」
何炅在書裡也說——
「中學的時候喜歡出點兒風頭,講八卦,講來講去變成了挑事,
無意傷到重要的朋友。後來就慢慢地學會閉嘴了。
20歲之後,暴露在全國觀眾的視線之下,我必須小心謹慎。 」
眾所周知何炅是非常會說話的人,
即便如他那般能說會說,他也懂得什麼時候收口。
情商高的人,非常會說話,更懂得沉默。
學會閉嘴,不僅是保護自己,
也是保護他人,不僅適用於成人,更適用於兒童。
國內很多成年人,在面對兒童時,情商之低令人驚訝,
可能,他們在潛意識中把兒童當作了寵物。
例如,他們會問:
「你更喜歡爸爸還是媽媽啊?」
「你再調戲,你爸爸就把你給壞人了啊。」
「你做個鬼臉好不好?不做我就不把玩具還給你。」
別以為小孩什麼都不懂,這些話會給他們留下嚴重的心理陰影。
除了說這些不該說的話,更應該別說會阻止他們成長的話。
美國教育學家簡•尼爾森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孩子弄丟了他的棒球,提心吊膽回到家中,很難過跟父母說了。
絕大多數父母都會說:「你怎麼每次都這樣!以後再這樣不給你買了!」
指責完後,
還會說一大堆並沒有什麼用的大道理,
甚至體罰,企圖讓孩子接受教訓,然而,孩子們多會再犯。
簡•尼爾森會跟孩子說:「為此我也覺得很難過。」
接著,閉嘴。僅僅一句話,安慰了孩子,
也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至於所謂的批評、說教或者解決方案,通通沒有。
孩子們聽到這樣的話,反而會自己反思,去想解決方案。
情商高的父母,
都如簡•尼爾森般,得知教育的本質除了說教外,還有「不說教」。
在不需要說話的場合,
那麼,就別自作聰明用「口才」毀掉本屬於你的機會。
無論是作品展示還是工作成果展現,
結果永遠比你說的更明顯,成績永遠比誇誇其談更可信。
用行動證明你,總比用嘴證明來得更靠譜。
何炅在自傳裡還說——
「我覺得人跟人溝通有時候沒有用,
講出來就跟你心裡想的不一樣,
別人聽到耳朵裡又變成另外一種味道,講來講去反而造成誤會。」
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便是這個道理。
所謂「不可交淺言深」也是這個道理。
在適當的時間和場合閉嘴,不僅讓你顯得更有風度,更會讓你不會被有心人出賣。
水深則流緩,語遲則人貴。
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問的不問。
閉嘴,看似無奈,實為智慧。
閉嘴,看似無能,實為修養。
人要明白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
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學會了沉默我們的日子會好過很多,
人過半生,學會閉嘴才能活得更好。
我們用一年的時間學會了說話,卻要用一生學會閉嘴。
閉上嘴才是人生的修行,沉默是金就是這樣的道理。
沉默的人才是真正心中有溝壑,心裡有山河的人。
沉默的人,才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
言語像一把刀,像一把槍,像一團火,玩不好,會燒了自己。
別讓你的「多嘴」變成了日後的「黑點」。
別讓你的「能說」變成了未來的「笑話」。